二一中文網 >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 > 第四百七十二章 決斷
  寬大的廳內,清亮的聲音在回響,如蘇定方、薛忠、郭樸,似乎又回到了前年的冬天,館陶城內,這個青年也是如此分析局勢,籌謀設計,幾度縱橫河北的劉黑闥就此覆滅,兵敗身死。

  “膽怯如鼠?”

  李善緩緩踱步,停在孫二郎面前,“持強妄進,搶回十余幼童,此乃義舉,但城外尚有數千男女,難道只憑著手中之刀嗎?”

  “一人之勇,乃匹夫之勇,不出兵迎戰,便膽怯如鼠?”

  “你問問雁門關上下守軍,可有一人覺得我李懷仁膽怯?”

  周圍的將校、親衛、文員小吏都閉氣凝神,僅僅是一個月前的雪夜襲營,逼降苑君璋之舉,就足以稱之膽大包天了。

  “欲谷設此來,以數千百姓為脅,逼某出兵,無非是為某項上人頭……云州百姓喪命近千,孩童慘死,父失子,子亡母,如此慘狀……”

  “你說說,兩千精騎出關,有必勝把握嗎?”

  “若無必勝把握,難以救回數千百姓的性命。”

  “更重要的是,即使敗敵……僅僅敗敵就夠了嗎?”

  李善緩緩轉身,視線在廳內每一個人的臉上掃過,“戰場搏殺,生死有命,但此番突厥殺戮百姓,此仇不可不報,此恨不可不了!”

  廳內雖然依舊一片寂靜,但氣氛漸漸緊繃起來。

  “戰國時期,名將李牧于雁門關外大敗匈奴十余萬騎,保邊塞太平十余載。”

  “祖龍一統天下,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自雁門出塞,北擊胡人,悉收河南之地。”

  “前漢時期,名將衛青、冠軍侯霍去病、飛將軍李廣馳騁雁門左右,多少漢家兒郎埋骨此地,關內墳地,盡是為國捍邊而亡的漢家兒郎!”

  聲音從低到高,節奏由緩慢變得急促,語氣由平淡漸漸攀高,李善突然手指北方,厲聲喝道:“胡人殺戮漢家百姓近千,那某就要拿兩千突厥人的頭顱在雁門關外堆成京關!”

  轟的一聲,廳內炸了鍋,李唐皇室本有鮮卑血脈,雖突厥犯邊,但并無明顯的種族敵視……這種觀念一直持續到唐末。

  讓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中,出身粟特族的安祿山是胡人,出身突厥部落的史思明也是胡人,被冤殺的大將高仙芝出身高句麗,同樣是胡人。

  堅守潼關被迫出塞最終敗亡的“哥舒夜帶刀”的哥舒翰出身突厥,還是胡人,平定亂事功名僅次于郭子儀的李光弼出身契丹,還特么是胡人!

  前世讀史,李善就對此頗為不滿,這樣的民族政策造就了“天可汗”,造就了顯赫一時的大唐帝國,同時也也埋下了禍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朝之后,契丹的崛起,五代十國的混戰,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此……其中的異族王侯將相同樣數不勝數。

  后人但凡讀史,一般情況下,總會成為民族主義者,

  之前割下使者雙耳還只是私下,而今日李善卻在明面上公然提出胡漢兩分,由不得眾人不議論紛紛。

  騷亂持續了片刻后,很快在李善的逼視下漸漸平息下來,有的人是想不到那么多,有的人激憤于突厥的無情殺戮,還有的人很清楚,如今李善掌代州總管府,權勢一時無二,即使是并州總管李道宗也沒有阻攔的權力。

  李善的視線再一次落在孫二郎的身上,“違抗軍令,本應斬首示眾,今日饒爾等一命,他日出塞……”

  孫二郎漲紅雙臉,突然單膝跪地,高聲道:“愿為先鋒,死戰不退!”

  “每人十枚首級贖罪,若缺一枚,以命相抵!”

  孫二郎身后的七人齊齊拜倒。

  李善微微點頭,揚聲道:“遣派信使,其一,往太原府,請任城王遣派部將精騎。”

  “其二,往代、崞等縣,召兩千民夫。”

  “其三,立即召代縣令李德謀赴雁門關。”

  廳內的吏員、親衛紛紛退下,薛忠輕聲問:“真的要出塞一戰?”

  “必有一戰!”李善面無表情,看了眼蘇定方,“此時,不可泄軍中銳氣。”

  蘇定方一直在心里盤算,“若得兩千余精騎,敗敵不難,但尚有五千突厥……”

  “乃結社率所率。”李善哼了聲,“若非結社率,何必冒險?!”

  這兩個月基本都蹲在雁門關的薛忠眼睛一亮,“結社率乃突利可汗胞弟,與頡利可汗父子不合,未必會來援。”

  李善來回踱步,重新復盤了一遍,喃喃道:“苑君璋不會出兵……信使已去結社率處,若能說動,或有良機。”

  薛忠和蘇定方對視了眼,都想起了已經離開的賀婁興舒和李三郎……這兩人出身雁門,熟悉地理,能從小道摸出雁門關。

  “道宗兄那邊理應不會拒絕,至少能有千余精騎……道宗兄麾下可有騎軍大將?”

  薛忠想了想,“任城王出任靈州總管,調舊部張寶相為副手,此人出身河西,擅騎戰,去歲大敗梁師都,任城王以此人為先鋒,此番隨調并州。”

  張寶相……李善依稀記得這個名字,就是想不起細節。

  歷史上,張寶相一直是李道宗的副手,唐滅東突厥一戰,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為副,率軍從靈州殺向西北,一頭撞上了狼狽而逃的頡利可汗,就是張寶相生擒頡利可汗。

  李善記下這個名字,喃喃道:“關鍵還是宜陽縣公……”

  苑君璋未必可信,結社率也未必可信,但劉世讓呢?

  上一次的冒險,其實劉世讓無足輕重,不管他肯不肯,李善都已經下定決心雪夜襲營。

  而這一次的冒險,劉世讓舉足輕重,他的選擇決定了李善會不會出塞,也決定了這場戰事能不能完成李善預定的目標。

  從軍事角度來說,雁門關出兵援馬邑才是正途,反過來卻不好說,劉世讓是有足夠的理由的……因為如此季節,五千突厥騎兵不可能攻陷雁門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四面楚歌,陷入絕境的時候,是李善堅持啟用劉世讓,并使其擺脫了被朝中問罪的處境,甚至還晉爵為縣公。

  李善對劉世讓是有大恩的。

  而且劉世讓之所以連續落得那般遭遇,很大程度在于朝中無援……而李善已經成為他的靠山。

  雖然年輕,雖然也只是個縣公,但有李淵的信重,有平陽公主為依,掌代州總管府的李善有這個資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