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 第九百七十七章 登基稱帝
    “陛下!

    陛下啊!

    ”

    聽著帳內皇后慟哭的聲音,西夏皇帝李乾順有些煩悶,以前這位遼國公主還用遼帝來稱呼舊主,這次干脆直呼陛下了,那哀嚎聲好似自己駕崩一樣。

    但當上京發生的慘劇傳過來時,他也著實震驚了,立刻召集親弟,商討何去何從。

    大將軍察哥的意見十分明確:“金人殘暴無德,不可為盟,我們退兵吧!”

    宋遼兩位君王的身死,不僅是激發了本國子民的仇恨,也讓旁觀者認定金人只知宣揚武力,不知統治精髓,自然對這種橫沖直撞的愣頭青敬而遠之。

    李乾順也是這般認為的,卻又有想法:“那完顏阿骨打的二子完顏宗望,還在我軍營之中?”

    察哥道:“在,他想要離去,臣弟未敢放行……陛下之意是?”

    李乾順道:“燕王即將登基稱帝,正好將此賊拿了,著使臣送入燕京,表明我西夏愿為藩屬國的態度!”

    察哥倒是沒想到這位立場大轉變,更做得如此決絕,但稍加沉吟后,倒是點頭道:“陛下英明,這不失為一種緩兵之策!”

    李乾順點點頭,苦笑道:“說是緩兵之策,實則是無奈之舉,大燕國力雄厚,兵鋒強盛,能壓得金人抬不起頭來,而朕本以為我軍能與金人一戰,可如今所見,唉……”

    “如今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來整頓內部民心了,此事只要促成,當回國后大肆宣揚,言明我國已是大燕藩屬,用以震懾各部,唯有我大白上國的軍隊重新強盛起來,才能保住國祚!”

    “完顏宗望一定要好好拿下,千萬不要被其走脫!”

    察哥領命退下,雷厲風行地抓人。

    幸好有這個叮囑,察哥又一向是謹慎之人,當完顏宗望察覺到危機,還真的突破了兩層守衛,甚至都騎上了馬,又被套馬索硬生生地綁了下來,押到了李乾順面前。

    李乾順看著這位年紀輕輕,已經能獨當一面的金國王子:“你金人殘酷弒殺,現在朕借你項上人頭一用,你可不服?”

    “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夏帝陛下若要如此為之,外臣無話可說!”

    完顏宗望眼中也涌現出恐懼之色,卻沒有說出半個字的求饒,保持著儀態,被拖了下去。

    “也是人杰,只可惜與朕一般,都生在了小國的皇室……”

    李乾順感嘆一聲,吩咐起使臣:“押送入燕京的路上,不要對此人施加折磨,但燕廷實權人物一旦示意要誅殺此人,你們直接代勞,一定要表現出恭順的態度,明白了么?”

    使臣還是頭一次聽這么直白的旨意,知道這位陛下是生怕自己領會不到,趕忙道:“臣領旨!”

    做完這一切后,疲憊的李乾順才來到帳內,抱住皇后:“你不要太過悲傷,朕已經拿了完顏阿骨打之子,為遼帝出一口惡氣!”

    皇后張了張嘴,終究沒有說出去攻打金人之言,依偎進懷中:“多謝陛下!”

    這對西夏最尊貴的夫婦擁在一起,眉宇間同時浮現出戚戚然之色。

    ……

    “回來了!”

    當耶律得重帶著長長的隊伍,通過長城邊境的審核,踏足燕云的土地,不禁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曾幾何時,他還是南院大王,坐鎮燕云,管轄著這片遼國最富饒的土地。

    但也有著巨大的壓力,要給契丹貴族源源不斷地送去米糧,必須苛責麾下漢民,苛捐雜稅,沉重至極。

    為此他經常巡視,就是看那些子民的承受是否到達極限,會不會官逼民反。

    只要受得住,就拼命壓榨,最好勉強活著,又疲憊得沒有力氣多想別的。

    他曾以為這是最好的統治之法,直到現在深入燕地,正好到了秋收之時,一路所見,都是盈車嘉穗,五谷豐登,那燕云百姓的臉上,彌漫的也不再是茫然與麻木,而是由衷的豐收喜悅,才不禁有了新的認識。

    “可惜我契丹人沒有這么多肥沃的土地,不過聽說漢人的中原范圍,也沒有到達這里,都是逐步開墾的……”

    耶律得重看著很是眼熱,對著天壽公主道:“趁著這段時間,我族要好好培養一些開墾荒田的人才,西去重立遼國,移民墾荒,才有根基。”

    契丹經過這么多年的漢化,早就不是純粹的游牧民族了,自然重視這方面的知識,天壽公主卻依舊覺得很奇妙:“貧瘠的土地,也能開墾成良田么?那我們大遼的田地,為何始終不足?”

   &nb bsp; 耶律得重道:“不是所有都能開墾,更要付出巨大的心血,我這段時間跟燕廷工部的官員也有交談,知道現在工部也在推廣新式農具,還在研究出新的肥料。”

    “宋人本就有了綠肥、水肥、堆肥、泥肥、火糞、灰糞,燕廷更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糞丹’和‘農藥’,已經承諾給西遼互市的資格,讓我們能夠在那里扎根,確保東西方商路的貫通……”

    “大唐極盛之時,疆域遼闊至極,安東、安北、單于、安西、北庭、安南六大都護府,任何一個都能比得上如今中原大地的半壁江山,商路遠達極西之地,有著奇特的昆侖奴販賣過來,燕王想要恢復的就是這條路了。”

    天壽公主聽了都不禁有些向往:“燕王的目標是恢復盛唐的強大?”

    耶律得重道:“燕王的所作所為,與唐朝相似,但制度早有不同,沒有恢復昔日疆域之意,并非一味的效彷前人。”

    天壽公主有些難以理解,在她看來疆域面積自然是越龐大,才顯得越有面子,既然燕國強大,理應一路擴張。

    耶律得重笑笑:“你現在還不懂,等你看看金國的下場,就知道了!”

    提到金人,天壽公主露出刻骨的仇恨:“弒我遼主,奪我江山,他們不會有好下場的!”

    耶律得重希望如此,卻不放無謂的狠話。

    自從上京易主,奚王又三度被金軍擊敗,單從軍事局面來看,金無疑取代了遼,成為北方的霸主。

    但在接受遼國遺留方面,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因為有著大量的人口外逃,以契丹人最多,其他各族也都不少,以致于金軍不得不設立要塞阻攔人流。

    而燕軍由東西兩路撤軍,就像是兩條手臂,先是張開,然后緩緩合攏,護著大量人口回歸燕境。

    起初耶律得重覺得燕軍就這樣放棄遼東,實在有些可惜,直到發現源源不斷的人涌向長城,才意識到這場爭奪的關鍵:“金國雖然滅了我大遼,但他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好處,看似疆域遼闊,實則虛有其表,不僅難以壯大,甚至會拖累兵事。”

    “如此滅國的后果是,即便那完顏阿骨打再是雄主,也要十年治理,才可能走上正途,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燕國根本不會給它喘息那么久的時間……”

    不過這些話,卻是不需要講得那么明白,雖然有方臘例子在前,也不能表現得太過,這點分寸還是要把握好的。

    想到這里,耶律得重輕舒一口氣,剛要告戒妹子,親衛來到面前稟告,他臉上露出既期待又復雜的笑容:

    “看來我們要快些了,速速入京準備,見證燕帝的登基大典!”

    ……

    公元1108年。

    九月初七。

    諸事皆宜,不避兇忌。

    卯時剛至,燕京城中百姓早早洗漱,依次走出東門,齊聚于圜丘壇外等待。

    此地又名祭天臺,由圜丘、皇穹宇、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組成。

    最核心的壇,是露天的三層圓壇,尺度十分講究。

    古代把一、三、五、七、九單數稱為“陽數”,又叫“天數”,這座的壇圓形三層,最高一層臺面直徑是九丈,名“一九”,中間一層十五丈,名“三五”,最下一層二十一丈,名“三七”。

    四周圍繞有九重石塊,第一圈是九塊扇形板,為一重;第二是十八塊,為第一圈的倍數,其后依次按九的倍數遞加,至第九圈為八十一塊,稱九重。

    每層四面有臺階,各九級,一層欄板七十二塊,二層一百零八塊,三層一百八十塊,共三百六十塊,正合周天三百六十度。

    三層露天圓臺,兩道外方里圓的圍墻,象征著“天圓地方”,關鍵是結構設計巧妙,站在第一層臺面中央說話時,回聲即刻傳回,都分不出是原音還是回聲,有一呼百應的感覺。

    如此合乎禮制又有實用效果的建筑,唯有底蘊悠久的中原王朝才能設計,自從建設完畢后,一直處于封禁狀態,不對外開放,直到這一日,才真正向臣民展示。

    根據朝廷規定,優先讓得到許可的百姓出城,到祭天臺外等候,等到百姓就位后,各部官員依次到達,齊齊匯聚。

    各部官員之后,又是各國使臣,少了高麗,少了遼國,其他國家的使臣卻來得更勤更多,以致于人數不減反增,詳加安排。

    耶律得重、天壽公主、西夏使臣等皆在其列,看著四周黑壓壓的人群,卻是鴉雀無聲,針落可聞,都沉浸在這莊嚴肅穆的氣氛中。

    終于,輅車開赴,杏黃色的華蓋之下,立著一道英偉挺拔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