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都市:我用一元買下全世界 > 第三十四章:恰逢其時
  說到這里,可能熟悉歷史的朋友,會恍然大悟!司馬懿的“納賦令”,不就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么?

  所謂“一條鞭法”,是指明代嘉靖時期確立的賦稅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提出,之后,張居正于萬歷九年推廣至全國!

  一條鞭法的規定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稅,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做,大大簡化了稅收制度,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進而增加了官府的財政收入!

  既然這樣的稅收政策,有諸多好處,為什么直到明代后期,才出現呢?這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夠,只有達到了一定的階段,才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先說生產力水平!中國古代,明朝以前,糧食產量一直得不到有效保證,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何讓老百姓吃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國策,民以食為天嘛,這也是歷朝歷代重農抑商思想之根源所在!

  糧食如此寶貴,在許多時候,有錢都未必買得到,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就算有,也沒人舍得把賴以生存的糧食拿出去賣,而是修建糧倉,保存起來,生怕有個什么風吹草動時,自己會餓肚子!

  可想而知,在這種前提條件下,官府征稅,要錢不如要糧,在產量低的時代,最寶貴的一般等價物就是糧食,比錢珍貴!

  錢不能吃,不是生活必需品,可人卻離不開糧食,一頓不吃餓得慌,無論在戰亂時期,還是和平時代,糧食都是價值不菲的硬通貨!無論你缺什么,都能用糧食換到,錢可就未必了!

  然而,到了明代中晚期,這種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大明王朝的糧食產量,竟然達到了一個歷史的巔峰,是以往歷朝歷代所無法媲美的,人們終于不再挨餓,糧食也就顯得沒那么精貴了!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眾多,但其中一條,我們提過,那就是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諸多新型糧食作物的引入和種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易種植、好成活、產量高的玉米、番薯和馬鈴薯等農作物,它們都是明代引入中國,并開始廣泛種植的!

  有了高產的農作物,再加上不斷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老百姓不挨餓了,糧食也就失去了硬通貨的功能,官府征繳賦稅,再收取糧食,顯然既繁瑣,又笨重,還得支付高昂的保存成本,得不償失,不如直接收錢!

  再說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體,兩宋時期,商品經濟開始出現,并蓬勃發展,到了明代中后期,更是萌生出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景!

  要不是蒙元和滿清,突然在中間橫插一杠,開了歷史的倒車,經歷了無謂的曲折與坎坷,也許古代中國便能領先世界,提前走上近代發展道路,至今傲立全球,獨領風騷,也說不定呢!

  總之,在商品經濟發展,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國內市場尚未形成,錢的用途,便十分有限了!許多地方,還在以物換物,有錢也未必能買到東西!然而,當商品經濟開始活躍起來以后,以物換物就不方便了,貨幣的流通作用,便更加凸顯,這也是為什么宋代出現了紙幣的雛形——“交子”的原因所在,更是明代以銀兩和銀票作為流通貨幣的源頭!

  介紹了“一條鞭法”,以及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我們再來說說司馬懿的“納賦令”!既然稅收改革,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商品經濟的活躍度決定的,那么,在漢末三國時代推行這種制度合適嗎?是不是太過超前了?

  要說超前嘛,確實有點,卻也基本符合目前的客觀實際!穿越者劉緯,已經給這個時代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影響力,可不僅限于漢國境內,就連魏國,也早就不是原本的模樣了!

  為什么司馬懿一道“墾荒令”就能讓魏國上下,掀起一場農業大生產的浪潮,屢獲豐收?其前提條件是,農業生產力,已經受劉緯的影響,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否則,哪有那么容易,就能實現糧食產量的大豐收!

  因為司馬懿和孟達的背叛投曹,以及曹鏷等技術人員被挖角,劉緯早年間發明的生產工具,早已被引入魏國,包括堅硬的鐵質農具、灌溉用的翻車和輪車、水力驅動的磨盤碾子等等,已并不稀罕,田間地頭,隨處可見!

  當然,這也不都是劉緯的“功勞”,亦是孟達當年推行新政改革時所留下的成果!有了這些相對先進的農用工具,再加上“墾荒令”所激發出來的積極性和干勁,才使魏國農業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翻倍增長!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劉緯日防夜防,番薯的種植技術,還是被司馬懿偷偷學去了!他所研發的那種“絕育番薯”還是有漏網之魚,沒有徹底去除繁殖能力,被魏國人培育出了種苗,并廣泛種植,如今這種高產作物,也成了魏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可想而知,要是沒有番薯,魏國糧食產量要想翻個幾倍十幾倍,哪有那么容易?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神奇的作物,看似不可能的奇跡才得以實現!

  除了生產力的發展,魏國如今的商品經濟,也是高度發達!劉緯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和魏國做買賣,再加上早年間孟達改革的效果,如今曹魏的國內市場已基本形成,外貿交易更是十分活躍,就連金融體系都已初現雛形,商業和手工業蓬勃發展,雖然不是劉緯的地盤,卻已經深受影響,不知不覺地融入了商品經濟浪潮,早已今非昔比!

  如果說,只經歷了這么一二十年的發展,就能趕上宋明時期的水平,那就太夸張了!但是,經濟繁榮所帶來的結果,便是貨幣的重要性得以體現,司馬懿選擇這個時候,改革稅制,推行新法,可謂恰到好處,正逢其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