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有了一座城
  京師城外,皇家田莊。

  朱允炆作為建文朝最大的地主,是有土地的,具體有多少,沒有人清楚,但國子監農學院在城外占據的二百畝農田,確實是宮里的。

  農學院院長盛仲帶了三十名農學院監生,直接搭帳篷住在了田間地頭,每日、每夜都安排人輪流看守。

  自鄭和水師返回的第二天,番薯育苗工作已經啟動。考慮到適宜的種植時間緊,朱允炆采取了兩套育苗方案。

  第一套:宮內以板車蓄土,在土壤之中直接栽種番薯,先行育苗。

  第二套:宮外以田莊育苗。

  板車蓄土育苗,旨在方便外運,如前往浙江、江西等地,路上需要十幾日左右,育苗剛剛好,到地方便可以剪插。

  田莊育苗,則選在田間直接育苗。

  盛仲坐在地頭上,絲毫沒有院長的架子,看著眼前一片光禿禿的土地很是發愁,這育苗育苗的三四天了怎么還沒出來苗,該不會是種子不適合大明的氣候,憋屈死了吧?

  宋玉拿著耕作細則,仔細審視著每一個細節。

  番薯適合土層深厚,排灌方便,透氣性好的沙壤土,沒錯啊,這就是。育苗需要二十日左右,出苗需要五日左右,大哥,這是往左還是往右,不知道現在所有人都在盯著,萬一不出苗,朝廷封賞就是一個大笑話,會死人的!

  張程著急地走了一圈,看了看日頭,對盛仲說:“院長,這怎么還沒出苗,急死我了!”

  盛仲何嘗不急,這可是大明第一批番薯種子,若是它們不能存活,不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那鄭和水師將士無法承受,朝廷也會蒙羞啊。

  老天,你要保佑大明啊。

  無論如何,盛仲依舊保持著自信的笑意,安撫著焦躁不安的眾人:“皇上說了,出苗要五日左右,那就安心等著。”

  眾人見院長如此篤定,沉得住氣,心態也放平和了許多。

  夜里,盛仲看著星空,將不安與焦躁藏到心底,默然地守護著,直至有監生輪換,這才進入帳篷休息。

  “院長,院長!”

  宋玉跑到帳篷里,將睡夢中的盛仲拉了起來。

  盛仲迷迷糊糊,等到了外面,看著灰蒙蒙的天,不由得有些郁悶,搖晃了下有些疼痛的腦袋,還沒問話,就聽到“出苗了”的話,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你說什么?”

  盛仲一把手抓住宋玉。

  宋玉咧著嘴,指了指前面:“院長,出苗了。”

  盛仲看去,前面已站了一堆人,連忙喊道:“都給我讓開!”

  一干監生連忙散開。

  盛仲走上前,借著星光看著土地,原本是光禿禿的土地,現在已出現了一點翠綠,萌發的嫩芽很是脆弱,也很是可愛。

  “出苗了,出苗了,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盛仲激動不已。

  番薯只要出了苗,就說明大明的土壤、氣候是可以種活這些農作物的,活了,產量哪怕是沒有皇上說的那么多也不打緊,百姓多了一些口糧,總歸是好事。

  天終于放亮,盛仲、宋玉等人看著田間,已出現了點點嫩芽,栽種的番薯已開始萌發。

  番薯出苗的消息很快傳入宮中,朱允炆了解之后,只是點了個頭。

  現在朱允炆沒精力關注番薯的問題了,接甘肅、陜西等地文書,韃靼的本雅失里、阿魯臺集結了大量族人向東遷移。

  韃靼東遷,大明不能不關注。

  徐輝祖、朱棣、鐵鉉、楊榮等人紛紛進入武英殿,商議對策。

  朱棣審視著輿圖,結合多方情報,嚴肅地說:“韃靼大規模東遷,最可能落腳的地方有三個,河套、阿魯渾河流域、還有臚朐河流域。河套那里,韃靼即便是去了,也未必敢停留,阿魯渾河流域,是中間地帶,對他們而言相對安全。若是韃靼回到臚朐河,那將形成威脅。”

  徐輝祖凝重地點頭,指了指東北方向:“朵顏衛、福余衛雖臣服于朝廷,但近年來因為進貢戰馬一事,其心懷不滿已有數年。按照安全局刺探的情報,朵顏衛、福余衛高層并不想持續進貢朝廷大量戰馬,包括其部落族人,對大明的好感也不多。”

  “這兩支力量之所以一直沒有反叛,恐怕有兩個原因。一是孤立無援,外無力量可以借助。二是朝廷的軍事威懾。無論是帖木兒之敗還是大閱兵,恐怕都給他們帶來了極大震撼。若這兩種原因一直存在,興許他們會繼續臣服。若韃靼東進至臚朐河附近,那朵顏衛、福余衛就不再是孤立無援。”

  朱棣看了一眼朵顏衛、福余衛的領地位置,對朱允炆進言:“若朵顏、福余已有二心,朝廷應提早應對。”

  鐵鉉進言:“東北方向的軍事力量,過于重視原女真所在區域,對偏西的朵顏、福余威懾有限。加上朝廷在東北廣設衛所,增派兵力,恐怕也會讓朵顏、福余心有不安,可能會加劇其反叛。臣以為,應緊密關注兩衛與韃靼之間的動向,若朵顏、福余果真想聯合韃靼禍亂東北,應盡早增派軍士北上。”

  朱允炆審視著輿圖,臚朐河距離朵顏衛的地盤還是有幾百里的,中間還隔著哈剌溫山,他們想要勾搭在一起,需要翻山越嶺。

  韃靼不太可能傾力東進,一旦進入東北平原,被大明堵住的話,想走山路回去,恐怕就不太容易了。若朵顏衛、福余衛不老實,恐怕只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突然搶掠東北,然后翻山越嶺跑去和韃靼會和。

  不過朵顏衛、福余衛有這個膽量嗎?

  朱允炆很是懷疑,大閱兵的時候,朵顏衛、福余衛的高層可都是來了的,看到了大明軍隊的強大,也看到了騎炮兵,惹了大明,他們就是跑到韃靼那里去又如何,大明已經不是幾年前打帖木兒的時候了,大明現在的騎兵雖說徹底消滅韃靼不太現實,但徹底消滅朵顏衛、福余衛,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命令大寧都司、遼東都司,嚴密關注朵顏衛、福余衛動向,若其有意西連韃靼,亂我東北,那就莫要朝廷雷霆之怒,滅他部落!”

  朱允炆丟下毛筆,嚴厲地說。

  “臣等遵命。”

  徐輝祖、朱棣等行禮退出武英殿。

  河套。

  受黃河水的滋養,河套一帶水草豐美,是一處十分優美的牧場。

  北面的陰山,如同一座屏障,阻隔著水汽北上,讓南面的降雨更是充沛。

  一聲聲雷動,無數戰馬嘶鳴。

  本雅失里、阿魯臺帶著大量的族人抵達了河套地區,準備好好休整一段時間。

  自進攻威虜城失利后,本雅失里、阿魯臺著實不安穩了一段時間,生怕明軍偷襲,這一個冬天都沒過好,眼看著春暖草綠,明軍也沒半點動靜,這才安心下來。

  在阿魯臺看來,明軍之所以沒有動靜,主要原因是明軍缺乏深入草原的力量,明軍的戰馬數量未必是多的,與帖木兒一戰之后,明軍是贏了,可明軍自己就沒損失嗎?

  一個個傳言可怕,但終究還不過銀樣蠟槍頭。

  若大明當真有強悍的實力,足以輕而易舉打敗帖木兒的十幾萬騎兵,那為何連挑釁大明的韃靼都不敢出手?

  既然明軍沒進攻的勇氣,只能龜縮在城里,依靠著什么神機炮活著,那就在河套住下吧,等到馬肥了之后,正好還能破關搶一次。

  朱允炆下令關了韃靼的所有貿易,這倒是有些令人惱火,往日里的烈酒沒人送了,上好的綢緞也沒人送了,這眼看著羊要脫毛了,可就是沒商人來。

  最令人難受的,還是鹽不夠多了。雖然多年交易下來,鹽存有不少,可正因為鹽多,所以吃得也多。誰知道大吃了一個冬天之后,才發現商人不來了……

  韃靼部落的存鹽只能堅持八個月,哪怕是節省一些,省著吃,最多也就一年。可看大明這架勢,一年兩年,恐怕不會再給韃靼開貿易了。

  沒有互市,沒有貿易,那就有戰爭。

  河套是一個極好的進攻之地,這里有水草后勤,有地勢之利,而且距離大明城關并不算遠,比如去大同就很近。

  大同的主將郭英已經死了,一個叫薛祿的無名之輩成了新的大同鎮守,這對韃靼來說是個好消息。只要打開大同,就能搶掠幾年用的物資。

  阿魯臺、本雅失里很是興奮,籌劃著韃靼的美好前景。

  突然!

  阿魯臺看到前鋒軍停了下來,不由地抬起手中的馬鞭,示意后續軍隊停下,本雅失里勒住馬,有些不解地看向報信之人問:“為何不前進?”

  報信騎兵指了指身后:“報,前面似乎有明軍!”

  本雅失里、阿魯臺蒙了。

  這里是河套,哪里來的明軍?

  大明軍隊都一個德行,害怕毫無遮攔的草原與沙漠,他們就連晚上睡個覺都得扎營,要不然沒有安全感。

  在這里出現明軍,那豈不是送到嘴巴的獵物?

  “走!”

  本雅失里、阿魯臺連忙驅馬前進,行至三里時,不由地目瞪口呆。阿魯臺更是直接爆了粗口:“太陽他全家,什么時候這里有了一座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