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對太子的考校
  建文初年,朱允炆將抑制土地兼作為朝廷新策,借著洪武朝殘留的血腥味,以強橫的君權推行全國,無數官員、士紳、大族損失慘重。

  然而,十年過去了,朱允炆并沒有能徹底解決土地兼并問題,只不過是延緩了兼并的速度與規模,卻沒有真正抑制住兼并。

  十年建文朝,多了不少勛貴,這些勛貴有了權,有了錢,第一件事想的就是購置田產,上百畝地哪夠,至少也得弄個幾千畝,上萬畝。

  藍山伯王真之所以打死百姓,不就是強制兼并土地的結果?

  除了暴露出來的王真,還有很多沒有暴露出來的,有些沒有打死人,只是借助強權,以低價或市價購置,轉而讓失去土地的農民充當自家佃戶。

  新興勛貴在這樣干,商人有錢,也要購置田地,新進入朝廷的士人階層,也得購買田地。有錢就得有田,有田才能算大族,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個基業。

  在這種邏輯的推動下,土地兼并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苗頭,抑制土地兼并的力量有所松動。

  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炆再一次提出了抑制土地兼并問題,許多官員看到建文報,已經開始寫信通知家里人,該退的地退回去,該補的手續補全,千萬別被抓了典型。

  一些官員不以為然,買來的,那就是自家的地,咱也是正常交易,有官府開具田契,任你怎么查,我們都是清白的。

  可這些人低估了朱允炆打擊土地兼并的力度,元宵節剛過,官員剛上班,朱允炆就下達了一道旨意,內容很多,但核心內容只有一條:

  抑制土地兼并,從官員做起。

  一品官,最多只能有一千五百畝地,超出一千五百畝部分,朝廷按市價收回,發賣給百姓。

  二品官,最多只能有一千二百畝地,超出一千二百畝部分,朝廷按市價收回,發賣給百姓。

  ……

  七品官,最多只能有三百畝地。

  九品官,最多只能有一百畝地。

  朱允炆不僅規定了官員田畝數量,還特別規定,朝廷收回再以低價發賣給農民的土地,一律采取“官藍田契”,而這一類田契,不允許二次交易。

  換言之,百姓買下官藍田契的田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你隨便耕作,只要繳納朝廷賦稅就行了,哪怕是死了,你兒子也可以接著種,沒人收回,但如果你想賣地,抱歉,這類土地不準買賣。

  此圣旨一出,頓時激起官員反彈,除了內閣、六部尚書、侍郎外,基本上所有能說話的文官都站出來反對。

  朱允炆的這一道旨意,觸動了整個官僚體系的利益,現在已經不是建文初年,朝臣對朱允炆不了解,生怕得罪出現一次建文大案,加上洪武朝的清洗讓太多人失去了反抗的資本,可經過十年的恢復,新興地主的出現,反對的官員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至少他們是如此認為。

  可這些官員似乎忽視了一個問題,都察院的戴德彝、練子寧沒有說話,六部尚書、侍郎沒有說話,內閣大臣也沒有說話。

  一封封反對奏疏遞送武英,內閣與六部九卿們該干嘛還是干嘛,渾似沒有這一檔子事。

  武英殿。

  朱文奎翻看著反對奏章,臉色都有些難看,這一個個官員反對的聲音很大,就差爆粗口慰問老爹朱允炆了,還有些人把睡在孝陵的老朱拉了出來,告訴建文皇帝,你爺爺在的時候都沒這么規定過,你怎么能如此過分呢?

  就算是你要規定田畝數量,你也得像樣一點,一品官至少弄個兩三萬畝,一千五百畝,打發叫花子呢?

  朱允炆悠哉游哉地喝著茶,對這些奏疏一律置之不理,全交給兒子了。

  朱文奎很為難,這一個個官員反對,想要處理可不容易。

  “要記住一點,有時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哪怕是再多的人反對,也要堅持自己的判斷。當然,首先你要確定自己握著的是真理,而不是胡鬧的專斷。”

  朱允炆開口。

  朱文奎無奈地點了點頭,苦澀地說:“父皇給我講解過土地崩潰與王朝命運,也推演過失去土地的百姓會因為盤削成為赤貧之人,一旦遇到大的災荒,沒有人會管他們的死活,繼而演變為流民,流民吃不了飯就會造反,和太祖一樣,到時天下大亂,江山不穩……”

  “這些道理我認為是對的,翻看史書,也確實如此。大部分穩定王朝在中后期的時候,土地都高度集中,而百姓因為失去土地連應對災難的資本都沒有,只能成為流民。宋代時流民雖然少,但都編入到了廂軍里面,即無戰斗力,也耗費了大量的財政,造成冗軍……”

  “無論是從歷史來看,還是從父皇教導的理論來看,土地兼并越烈,越集中,王朝越不穩定,這一點是真理。所以,他們這些反對的人,不過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選擇反對真理,兒臣絕不會后退一步。”

  朱允炆面色平靜,翻過一頁書,問:“那你打算如何處置這些官員?”

  朱文奎猶豫了。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反對的事,而是一大群人反對的事,想要一桿子全都處理了,是不容易的事。

  思考良久的朱文奎終開口說:“父皇,跟他們講道理,他們一定不會聽的。何況這些道理早年間講過,這些人不太可能都忘個干凈。”

  朱允炆微微點頭。

  面對自身的利益,什么道理不道理都是扯淡,他們只想要利益。

  朱文奎如一個小大人一樣,皺了眉頭:“可若是退后,將此事作罷不提,那土地兼并就會一直存在下去,大明基業能不能堅持過兩百年都難說,所以不能退。”

  朱允炆堅定地說:“你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你現在是儲君,等朕老了,你就是大明天子,作為天子掌控天下,豈有握著真理而后退的道理?再說了,你退一步,官員就會進兩步!皇權身后,無一步可退,你要么站在此處,要么就向前踏進!”

  朱文奎清楚父皇說的是對的,作為帝王是不可能退后的,尤其是明明知道自己握著真理的時候,更不能退讓!

  “如果效仿太祖爺爺,以威嚴推行下去,不執行則殺,雖有效,卻有傷天和,不利凝聚人心,也難在治國一道上行遠。故此,僅僅依靠威嚴與暴力行不通,那就只剩下一個方法……”

  “什么方法?”

  “分化和瓦解。”

  “哦?”

  朱允炆饒有興趣。

  朱文奎清楚這是父皇的考校,是對自己辦理政務能力的檢驗,壓著緊張,認真地說:“父皇,我可以先與內閣、六部商議,說明道理,爭取他們的支持。在他們支持之下,其他官員再反對也無濟于事,只要選出合適的官員執行,一定可以按此標準推行下去……”

  朱允炆沉默了會,輕輕說:“孩子,你有沒有想過,內閣、六部九卿都是官員,他們也有自身的利益與訴求。若他們也站在你的對面,反對你的政策,你該如何是好?”

  “啊?”

  朱文奎有些震驚。

  內閣、六部九卿也反對自己,那豈不是滿朝文官都反對自己了?

  面對所有人的反對,拿什么來應對?

  朱文奎不知所措,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局面,有一種自己不是掌控天下,而是與天下為敵的錯覺。

  怎么辦?

  朱允炆看著彷徨不安的朱文奎,暗暗嘆息,現在的他肩膀還不夠寬,難以扛起過于沉重的擔子,突然面對這種問題,奢求他巧妙處理并不合適。

  應該給他更多的時間來成長。

  朱文奎站了起來,握著小拳頭,對朱允炆說:“父皇曾說過,官員有官員的利益,他們不太可能始終支持皇室,要學會平衡利益。我認為,應該平衡利益,通過利益來打倒利益,官員不是想要維持住更大田畝這一份利益嗎?那我們可以采取兩種舉措。”

  “第一,用另外一種利益代替這部分損失,如致仕養廉銀。第二,讓官員顧此失彼,兩不相顧。威脅他們為了這部分利益,失去更大的利益,如官職,如俸祿,如離開京師等。”

  朱允炆看著頭頭是道的朱文奎,滿意地點了點頭:“你說得是有道理的,但還是偏軟弱了。你要學會借力打力,要善于借助其他力量。”

  朱文奎有些不解,內閣、六部九卿都反對了,自己還有誰的力量可以借助?

  朱允炆看向雙喜,嚴肅地說:“給李堅傳話,由水師都督府負責盤查官員田產,誰寫了奏折先查誰,查出一個,治一個,速度要快慢適中,奏折都帶過去吧。”

  朱文奎看著朱允炆,郁悶不已。

  自己怎么忘記了,文官看不起武將勛貴很久了,用武將打擊文官,這種借力打人的方式,還真是好用……

  文官想反對,那就去反對吧。

  水師都督府可是受夠了文官的苦頭,因為王真的事,水師上下把文官恨得牙癢癢,現在父皇將盤查文官田產的事交給水師都督府,那不用說,這群人一定會下死手的……

  感謝春深見夏(always)的打賞,驚雪謝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