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過河卒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親軍都尉府
  帝京城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帝京城外的驛路上,積雪已經掃凈,整條驛路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有些發黑,直直通向大運河的碼頭。

  每年僅朝廷和官府在這里靠岸啟航的漕船就有兩萬條。年近歲末,大雪早至,碼頭上前來接貨的車擔人流更是嚷成一片。不過這個碼頭還不是大運河的終點,還有一段運河連通了帝京的護城河,過閘門之后,可直接進入位于城內的太極湖,不過這是只有皇家貢品才有的待遇。

  所謂大運河,是在祖龍還未一統天下時,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金陵府附近開鑿了一條引大江之水的運河,史稱邗溝,以后歷朝歷代在此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大晉二次大規模的擴展和整治,到前朝時,基本連通江南和帝京,稱大運河。

  大運河橫穿四州、十一府、二十三縣,長約三千六百余里,江南產糧占天下的三分之二,全仰仗此河才能將糧食運往帝京,所以此河堪稱是整個王朝的命脈。

  都說瑞雪兆豐年,看來明年會是個好兆頭,不但欽天監的官員們松了口氣,內閣、戶部、兵部的主事堂官們也有了些笑臉。

  唯有一個衙門笑不出來,就是漕運衙門,不但笑不出來,而且還有些慌了神,帝京城中人口百萬,全部依仗這條大運河供應,當年運往帝京的最后幾批漕糧漕銀,以及供應宮里開支的各種貢物都得抓緊趕在冬至之前搶運完畢,否則河道結冰,便是誤了天大的差使。

  因此這幾天進入直隸境內的河道上,滿滿都是船,竟造成了蔽河擁塞的現象。

  雪越下越大,漫天彌江。

  船與船之間的距離稍稍一遠,便瞧不清對面的情形,此時運河上的船又多,難免磕磕碰碰,可這時候還趕著行船的,多半都是給衙門當差的官差,一旦碰上,哪里肯輕易罷休。

  雖然正經的官老爺不會親自押船,但有些人只是個小吏,就已經練就一身好大的官威,眼空四海,神游八極,撩天鼻孔噴蔑然之氣,小忿不可稍忍,雷霆之怒必須常發。

  只聽得叫罵聲不絕于耳。

  便在這時,一艘大船從風雪中駛來,船上掛著碩大的燈籠,上面寫著“青鸞衛”三個大字。一桿桿黑色的“青鸞衛”大旗在飛雪中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所有船都忙不迭地向河道兩旁避讓。

  青鸞衛的大船在大雪中占據了運河正中的河道,大有披風破雪的架勢。

  一個身影從船艙中走出,站到船板上,正是蘆州千戶所的掌印千戶趙光霽,便是他與江別云共同策劃了鳳臺縣之事。

  趙光霽隔著風雪遙望帝京方向,憂慮重重。

  一名青鸞衛百戶來到趙光霽的身旁,輕聲稟報道:“大人,都尉府那邊已經派人催促了,讓我們今天務必趕到都尉府。”

  青鸞衛的全稱是“青鸞親軍指揮使司”,前身又名“親軍都尉府”,后來被大魏太宗皇帝升為“青鸞衛都督府”。在大玄朝廷成為天下之主后,青鸞衛又被降格為“青鸞親軍指揮使司”,去掉了“都督府”的稱呼,其府衙所在仍舊沿用“親軍都尉府”的舊稱。

  趙光霽點了下頭:“知道了。”

  青鸞衛百戶不敢多言,緩緩退下了。

  趙光霽的心情十分晦暗。

  鳳臺縣的事情出了紕漏,他被同知大人召回帝京,名義上是述職,實則是問責。

  這件事是他和江別云謀劃不假,可他和江別云之所以相識并且共事,卻是因為上面的緣故。

  難道是太平道那邊給了都尉府壓力?

  從上空俯瞰,整個帝京城就像一個“凸”字。分為四重,“凸”字的上半部分是內城,內城中有皇城,皇城中有宮城,“凸”字的下半部分是外城。

  總的來說,宮城居中,四方層層拱衛,主座朝南,中軸突出,兩翼均衡對稱。

  宮城面積最小,是皇帝居住所在,也就是所謂的“宮里”,正門為“午門”。

  皇城包括宮城,正門是為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出承天門之后是一三面環墻的巨大白玉廣場,廣場最南端又有一門,此門名為“大玄門”,又稱“皇城第一門”,與國同名,是為國門象征,此門等閑人不可經過,唯有國之大典時,皇帝鑾駕會從此門經過,至于皇后,也只有大婚時才能從此門進入皇城。

  大玄門氣勢恢宏,南向五檻正中三闕,單檐歇山,飛檐重脊玄色瓦頂,門兩側左右有石獅、下馬碑各一,門前即是御路,御路左為“天街”,形似棋盤,有“帝王富貴一局棋,終有局散勢敗時”之寓意,御路右為“千步廊”,因為左右各有東西向廊坊一百一十間而得名。

  千步廊之外環繞高達兩丈的宮墻,墻外兩側集中了朝廷的大部分衙門,東墻外是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西墻外為刑部、督察院、大理寺等三法司衙門,青鸞衛的親軍都尉府則在大玄門以內,承天門以外,與六部衙門有一門之隔。

  眾多衙門中,唯有兩個是例外,是在宮城之內。一個是內閣,位于午門內的文淵閣。另一個是太平觀,位于原司禮監舊址。

  前朝大魏時,內廷設立二十四衙門,以司禮監為首,為首的司禮監掌印大太監被尊稱為“內相”,外廷統攝六部的內閣首輔則被尊稱為“外相”,兩人一內一外,行使丞相權責。

  這也是大魏朝廷最被詬病的宦官干政。

  待到大玄奪取天下,不僅廢黜了衛所制度和五軍都督府,也廢黜了以司禮監為首的內廷二十四衙門,將所有權力收歸內閣,內閣首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相”,能與皇帝坐而論道。

  不過大玄朝廷又沒有完全廢除延續了幾千年的宦官制度,一則是因為慣性的力量巨大,二則是因為前朝大魏遺留下了十萬宦官,而且這十萬人中不乏高手,大玄朝廷不能放任自流,只能選擇接手。

  大魏立國之初,為了拱衛皇室,設立了青鸞衛和內廷二十四衙門,青鸞衛有十三太保,招募奇人異士為己用,宦官則是皇室自己從小培養,授以一位儒門高人編撰的佛道秘典,是為江湖人口中傳說的‘大內高手,而宦官之間也是師徒相授,代代相傳,與宗門無異。

  除此之外,還有“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儒門中人,如此三者相加,使得大魏朝廷在二百余年的時間中,一直死死壓制著道門和佛門。

  宦官的傳承不在五仙傳承之列,專門用于身體殘缺不全之人,雖說修煉到極致之后也能窺得長生妙諦,據說還能悟出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要義,但是修煉之前卻要自宮。若是男人或者女人練了,則會陰陽逆轉,男子變為女子,女子變為男子,十分詭異。

  隨著大魏朝廷覆滅,這門傳承也落在了大玄朝廷的手中。

  大玄朝廷將其稱之為“陰陽人”。

  太平觀,顧名思義,與太平道有著莫大關系。若是國師,也就是太平道大真人,駕臨帝京,便會在此落足下榻,與皇帝陛下坐而論道。因為大玄皇室奉道,故而在道門體系中,歷代大玄皇帝也有尊號,本代皇帝陛下尊號為“總掌陰陽功過紫極大真人”,名義上位在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之上,與掌教大真人一般,同在超品。

  不過一般道門中人不把皇帝陛下視作道士,所以唯一的超品道士還是大掌教。

  太平觀平日里有專門的太平道弟子負責,尋常人等,無論宮女、宦官、侍衛、朝臣、王公,皆不得入內半步。

  至于原來的內廷二十四衙門,被精簡為宣徽院,有南、北二院,其下又設有諸司,以宦官充宣徽使與副使,二使共院而分設簽押房,宣徽使總領南院,掌管內諸司及三班內侍之籍,郊祀、朝會、宴享供帳之儀,一切內外供奉、都檢視其名物。副使總領北院,執掌陰陽人,有拱衛內廷之職責,且只聽皇帝一人之命令。

  北院與青鸞衛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青鸞衛可以離開帝京,有偵緝天下之職責,而北院卻是等閑不會離開帝京,除非有皇帝旨意。

  此時親軍都尉府的一處值房內,一個黃銅火盆燒得紅彤彤的,暖意融融。

  今天是青鸞衛指揮同知云羅當值。

  她是青鸞衛三位堂官中唯一的女子,僅從外表來看,大約三十許歲的樣子,實際年齡,卻是少有人知。

  這些年來,她執掌南鎮撫司,深居簡出,很少露面,在外人看來,是那位掌印北鎮撫司的同知大人威名更盛,可在青鸞衛內部,卻是這位云同知更讓人膽寒。

  云羅來到值房的門檻前,撩起了厚重的棉簾,卻沒有邁過那道高高的門檻,向外望去,朔風夾雜著的雪粒撲面而來。

  云羅的心情有些晦暗,就如這眼前的天氣一般,不由嘆了一口氣。

  清微真人不日就要上京,名義上是奉了“總掌陰陽功過紫極大真人”皇帝陛下的詔命入京,為皇帝陛下做一場羅天大醮,順帶著問罪來了。

  想到這兒,云羅本就已經十分晦暗的心情中又多了幾分陰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