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過河卒 > 第三十三章 宣徽院
  說到宣徽院,齊玄素也是有所耳聞。

  當初齊玄素與石冰云就整頓帝京風氣交談的時候,提及過這一點。

  石冰云說,在關于道門和朝廷的新政上,有兩個極為顯著的例子,一是整頓宦官,二是整頓妓子,前者是對男子的摧殘,后者是對女子的摧殘,都是應該徹底廢除的。

  石冰云當時并未提及宣徽院,齊玄素也不需要石冰云多費口舌。他在萬象道宮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要前往帝京任職,他既然知道要通讀《大玄律》,自然也料到了要與天辰司、宣徽院等各路勢力打交道,所以有過專門了解過,艮園的藏書包羅萬象,許多道門機密都藏于其中,恰巧齊玄素與孫老真人關系不錯,說明緣由之后,孫老真人大手一揮,讓他隨意觀看。

  只是齊玄素萬萬沒有料到整頓妓子的事情,萬象道宮的藏書也不會記載這些,所以他才要找石冰云請教。

  在宦官這方面,道門基本不插手,其中的原因很多,哪怕在前朝的時候,宦官也多是奉道,而非信佛。之所以如此,據說是因為一位全真道祖師在修道時常常受人欲困擾,始終無法靜心,于是他便自宮修道,有魏一代,宮中宦官雖然信道,但不供奉太上道祖,而是供奉這位全真道祖師。

  宦官們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道門信眾,又是皇室制衡儒門的主力,不管是論跡,還是論心,都沒有太大問題。不看僧面看佛面,道門還真不好如何,便交給了朝廷處置。

  不過道門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玄圣希望等到這批宦官老死之后,就不要再有新的宦官了,即保留現有的宦官,在未來徹底廢除宦官。

  高祖皇帝同意了玄圣的意見,接收大魏朝廷遺留下來的近十萬宦官,不再擴大宦官的規模,廢黜原來的內廷二十四衙門,設宣徽院統一管理。

  這便是宣徽院的由來。

  按照道理來說,距離當初大玄奪取天下已經過去二百余年,那些前朝宦官已經不在人世,那么世上應該沒有宦官才對。

  不過世上事,了猶未了,終以不了了之。

  宦官就像妓子一般,想要廢除,決定廢除,最終卻沒有被廢除,而是保留了下來。只是較之前朝的十萬人規模,縮水許多,如今大概也就只剩下不足萬人,而且只存在宮城,不像前朝那般外派各種鎮守太監、監軍。

  之所以如此,這又不得不提到一個獨立于天、地、人、神、鬼、尸解六仙傳承之外的特殊傳承——陰陽人。

  大魏立國之初,為了拱衛皇室,設立了青鸞衛和內廷二十四衙門,青鸞衛有十三太保,招募奇人異士為己用,宦官則是皇室自己從小培養,授以一位精通三教義理的儒門高人留下的傳承,是為江湖人口中傳說的“大內高手”,而宦官之間也是師徒相授,代代相傳,與宗門無異。

  此傳承如“散人”一般,是個拼湊捏造出來的傳承,不過散人能證得長生大道,而陰陽人卻證不得長生,故而沒有什么仙的說法。

  雖然宦官們都堅信此傳承并非來自于儒門,而是那位自宮修仙的全真道祖師所傳,認為那位祖師已然窺得長生妙諦,悟出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要義,但是迄今為止,還未有哪個宦官證得長生。

  道門自然是瞧不上這種需要自殘身體的殘缺傳承。

  不過這等傳承有一個道門六仙都無法比擬的長處,那便是依附龍脈而活,可以通過龍氣抑制體內三尸攻伐性命,即便不得長生,也可以做到偽長生,而且沒有天劫。

  長生之人斬去三尸,固然能夠長生不死,可百年一次天劫,等同是天道逼著你飛升離世,因為不死不滅壞了萬物皆有生死枯榮的規矩,要么殺了,要么趕走,二選其一。

  可陰陽人們卻鉆了空子,在這一點上,與神仙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不過神仙是以香火愿力為食,陰陽人們則是以龍脈龍氣為食。

  所謂龍脈氣運,昆侖不但是道門圣地,而且還是萬山之祖,天下三大龍脈都起源于昆侖。依據山川河流的走勢和潛藏的龍脈大勢,從西到東,將龍脈蜿蜒的地勢視為風水地脈,分為三勢,稱為三龍,分別是:大江以南為南龍,大江、長河之間為中龍,長河以北為北龍。

  南龍、中龍已經先后傾頹,只余北龍。

  北龍的山勢巍峨雄壯,出昆侖山向東,南山、中岳綿延縱橫,眾山環擁相抱,形成一系列進龍、福龍佳地。山側之西水入龍門府西河,山側之東水入幽州東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余脈,故而風水極佳,引得歷代帝王將相在此修筑陵寢。

  如果將北龍看作一條走江入海的巨龍,那么龍尾在昆侖,龍首在東海之濱的渤海府,五行山是逆鱗,帝京城剛好是點睛位置。

  如果說帝京城是為北龍的龍眼,那么皇城就是瞳孔。將帝京城外兩道合圍圈的山水靈氣盡數匯聚于此。以此構建大陣,若能完全開啟,便是仙人也無法抵御大陣的磅礴威力,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過這陣法也有缺陷,只能阻擋與天道生出感應之人,也就是天人才會受到大陣的限制,其他人則不受限制。

  再有就是龍脈與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若是王朝鼎盛之時,龍氣雄壯,便是天仙下凡,也不得造次,可到了王朝末年,龍氣衰微,便處處漏風,對于長生之人的束縛也沒有那么大,最起碼不能讓一位長生之人束手待擒。

  到了如今,北龍也頹勢盡顯,朝廷曾邀請會集道門三道百余位真人、大真人共同堪輿,得出一個結論,北龍是世上最后一龍,北龍之后,再無龍脈一說。自祖龍而始的皇帝之位,只怕是由此而終。

  此乃三千年未有之大變也,不過大玄皇室若能應對得當,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天下百姓之優禮,跳出歷代皇室天家身死族滅之怪圈,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到了那時候,皇室這棵大樹尚且自身難保,那么起源于歷代皇室、依附于歷代皇室的宦官們自然也一同步入消亡。

  正是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此乃天道正理。

  不過在此之前,宦官們仍舊可以茍延殘喘,只要不離開帝京,就能長生不死。傳說在宮城深處還有幾尊已經活了兩百多年的老妖怪,乃是前朝舊人,雖然已經行將朽木,如同活死人,但一身修為深不可測,只要在宮城內部,哪怕是對上了仙人,也有一戰之力。

  這也是大玄皇室違背祖宗決定重新啟用宦官的原因之一。

  長生仙人,地位尊崇,都是三教首腦,哪里肯為奴為仆?可這些老宦官不同,他們以龍氣為食,才能勉強不死,茍且偷生,而龍氣卻握在皇帝手中,那么這些老宦官無論境界修為如何深不可測,都要聽從皇帝號令,護衛皇帝安全,對于皇帝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北龍陷入頹勢之后,帝京大陣也隨之一日不如一日,已然如同王朝末年,龍氣衰微,處處漏風,最起碼不能讓一位長生仙人束手待擒。

  雖然道門勸慰過皇室,這只是龍脈龍氣自身頹勢,與王朝國運并無相干,國運自此由顯轉隱,日后再無術士望氣便可判斷國運走勢的說法,但皇室仍舊憂心忡忡,在大陣逐漸失效的情況下,這些宦官就變得愈發重要起來。

  再有一點,宦官這個群體也不肯坐以待斃。

  就好似酷吏,皇帝用酷吏打擊敵人,然后再將酷吏一扔,所有黑鍋都是酷吏的。可酷吏也不是傻的,不想被皇帝拋棄,于是會想盡辦法使得皇帝焦慮,讓皇帝認為自己處于危機之中,鼓動皇帝興起大案,于是他們又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戾太子之事。

  宦官們的心態也是一樣的,眼看著朝廷削減、廢除宦官大局已定,許多年老宦官們心急如焚。于是宦官們玩了一出釣魚的把戲。

  當時天下大局初定,人心不穩,暗流涌動。部分儒門勢力對于新朝仍舊懷有抵抗的態度,尤其是大玄朝廷的丈量天下田地、清退隱田、攤丁入畝等新政,嚴重損害了這些靠著土地吃飯的傳統士紳的利益。

  宦官們察覺到士紳的態度,派人潛入其中,偽裝成激進的儒門弟子暗中串聯,陰蓄死士,在太宗年間發動叛亂,攻打皇城,甚至朝中大臣也有響應。

  這讓太宗皇帝始料不及,而在這個時候,道門正與佛門激戰,甚至已經歸順大玄的儒門勢力也被牽扯在西域戰場上,情況頗為危急。

  就在此時,宦官們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不顧自身安危,護衛天子,死傷無數,最終成功鎮壓了這場叛亂。

  此舉自然贏得了太宗皇帝的認可,雖然沒有公然重設二十四衙門,讓宦官干政,但也不再削減打壓宦官,使得宣徽院一直延續至今。

  至于此中內幕,則是到了本朝高宗年間才逐漸被人知曉,此時太宗皇帝已經不在人世,也無所謂欺君,關鍵是皇室離不開宦官,于是便不了了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