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過河卒 > 第九十一章 法身境
  太陰真君被道門招安之后,已經飛升離世。若非如此,張無恨也不能得到太陰真君留下的傳承。

  齊玄素嘴上說著“恭請太陰真君”,其實并非自太陰真君的神國中降下神力,用的都是齊玄素自己的神力。

  待到月光散去,齊玄素已然變了模樣,還是常人大小,并未法天象地,那是無量階段的巫祝才有的境界。從外貌來看,此時齊玄素與他凝聚的太陰真君法相一模一樣,星冠羽衣,臂纏飄帶,只是面容模糊,既不是太陰真君,也不是齊玄素,仿佛籠罩了一層霧氣,聚散不定,倒是與七娘化身姚坊主時的情況有幾分類似。

  這是齊玄素第一次進入法身境,相較于散人的練蛻境,只能說巫祝的法身境異常強大,甚至還要超過武夫的見神不壞境,直逼謫仙人的五氣朝元境。

  練蛻境又稱小脫胎換骨,主要是彌補散人先天資質不足的問題,沒有什么特殊神異之處,故而在六仙中排名最末。

  而巫祝的法身境卻是在短時間內化作另外一個形態,得到諸多與之相關的神異,對于本身資質并無太多改善,卻能極大增強戰力。至于具體是什么形態,能夠得到神異,則與巫祝玉虛階段的法相境有關。

  道門之中,太上道祖沒有法相,最高就是天帝法相。只是道門并不喜歡培養巫祝,香火愿力大多用來培養更為“物美價廉”的靈官,已經多年不見天帝法相。偶有幾名巫祝,多是凝聚太乙救苦天尊法相。

  道門之外,以佛門的無量光法相為尊。

  漫天神佛之中,除了第一等的天帝法相和無量光法相之外,第二等法相只有四個。

  有詩云:“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傳說青帝入道門是為太乙救苦天尊,入佛門是為東方藥師王佛。

  青帝與司命真君對應生死,一者主南斗,一者主北斗,是為僅存的兩大星主,不過青帝乃是修心一派,最終徹底融入天地之間,已然無我,于是司命真君趁機竊取了部分屬于“生”的權柄,號稱執掌生死。

  大日如來與太陰真君則對應日月,一者主太陽,一者主太陰,原本的太陽真君被大日如來擊敗,已經進入第三重死亡,徹底被大日如來取代。太陰真君雖然飛升離世,但她的神國“廣寒宮”還留存于世,仍舊執掌太陰權柄,并會一直持續到“末法”到來,張無恨的太陰傳承就是由此得來,她脫困之后的目標也是入主廣寒,竊取這部分遺留下來的權柄。

  在這方面,巫羅也好,紫光真君也罷,乃至慈航一脈的觀音法相,都要稍遜一籌,只能算是第三等。

  至于第四等,就是普通的法相,比如月光菩薩、日光菩薩,又比如曾經的云霄五岳神、白陽初祖之流。

  還有第五等,也是最末一等,多是淫祠野神,或是普通從神之流。

  因為法相不同,法身境的威力也不盡相同,若能凝聚天帝法相,繼而凝聚天帝法身,或是佛門的無量光法相、無量光法身,能與謫仙人媲美。若是凝聚位居末流的金剛法相、羅漢法相,則不如武夫,甚至與散人相差不多。

  齊玄素得以凝聚太陰真君法相,縱然不是第一等,也是僅次于第一等的第二等,相當不俗。

  法身本身之玄妙,暫且不說,齊玄素臨時得到的神異是“太陰十三劍”,而且是最初版本的“太陰十三劍”。

  齊玄素迎上仿佛人形荒獸的甘龍池。

  正如巫祝的法相分為幾等,武夫的人仙真身同樣如此,“犀角”算是比較淺顯的應用,遠不如三頭六臂和大巫真身,嚴格來說,“犀角”不能稱之為人仙真身,而應是“真身百相”的范疇,既然是百相,自然不止一種形態。

  甘龍池直接朝著齊玄素一撞,肩頭上的骨角便如長矛一般朝著齊玄素刺來。

  齊玄素伸手握住骨角,因為法身兼具神道金身的特質,所以并未受損,只是消耗了部分神力。不過因為武夫的巨大氣力,齊玄素整個人還是向后飄蕩出些許距離。

  化作法身之后,齊玄素整個人的風格渾然一變,褪去“魔刀”的狂性戾氣,仙氣自生,輕盈飄逸,真如縹緲神君一般了。

  甘龍池出拳不停,周身各處略帶弧度的“犀角”自然成了利刃尖矛。不僅堅固無比,而且十分鋒銳。

  齊玄素沒有硬抗,披頭散發,三千青絲驟然暴漲,足有十余丈之長,朝著甘龍池席卷而來。

  青絲交織成片,層層疊疊,結成一張羅網朝甘龍池當頭罩下,轉瞬之間,青絲合攏,如蠶吐絲結繭,將甘龍池環繞成一個“線團”。

  青絲似情絲,情絲千千結,徹底拋棄了劍氣之剛,化而為柔,如云氣一般縹緲,似月光一般輕柔,使得甘龍池如深陷泥潭,近乎動彈不得。

  同時還有諸般情緒隨著這些青絲一起涌入甘龍池的心頭。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恨花言巧語,恨負心薄幸,恨心腸如鐵,恨人情冷暖,恨世態炎涼,恨天地不公,恨善惡無報。

  齊玄素本身并無太多恨意,“七恨”之意出自張無恨,如七道劍意直指神魂,厲害無比。

  一個不慎,被其奪去心智,便如落入蛛網之中的飛蟲一般,再無生路。

  被困住的甘龍池深吸一口氣,源源不絕,仿佛沒有止境一般,咽喉位置隨之不斷腫脹變大,一直垂落到小腹位置,仿佛這才是肚子。

  此乃“真身百相之夔喉”。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天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甘龍池蓄勢完畢之后,仰頭長嘯,磅礴血氣化作滾滾音浪向四面八方擴散開來,巨大的音浪不僅刺人耳膜,而且透過青絲,形成呼嘯狂風,使得房屋樹木搖晃不休,飛沙走石,甚至有些境界修為稍低之人,都站不穩身形,不住地向后滑退出去。

  武夫血吼本就克制法術,在“夔喉”的加持之下,威力更是增強數倍。

  無數青絲被一喝而散,就連齊玄素的法身都有了幾分飄搖不定。

  不過齊玄素很快就穩定了法身,拔出“飛英白”,刀身上繚繞了一束縹緲的月光,替代劍氣。

  甘龍池橫臂一掃,畫出一個彎月狀的弧度,雖然被齊玄素躲過,但順勢以小臂上生出的“犀角”平搭在“飛英白”的刀身之上,勁力傳出,使得齊玄素手中的“飛英白”登時一沉。

  齊玄素抖腕化解,刀尖順勢向甘龍池的右臂刺出。

  甘龍池回手圈轉,“啪”的一聲,拳刀相交,兩人各自飛身后退。

  兩人繼續相斗,甘龍池出拳凌厲狠辣,拳意破空,血氣逼人,整個人仿佛一個熔爐,滾滾熱浪撲面而來,逼得黑衣人和靈官們不得不一退再退。

  齊玄素的“飛英白”則寒氣大盛,又有月光繚繞,如煙似霧,將他自身護住,他心中更無半點雜念,每每都能料敵先機,竟是讓甘龍池的拳頭傷不得他分毫。

  甘龍池越斗越是心驚,兩人激斗百余招,竟是未能打中齊玄素一拳。對他來說,打不過人家并不奇怪,帝京城藏龍臥虎,比他更厲害的人不知凡幾,可對上一個境界不如自己之人卻不能取得優勢,真是他以前未曾遇到之事。

  殊不知此乃“魔刀”加上“劍心太玄意”,就算對上姚裴以“太上忘情經”駕馭“天刀”,也能斗上一斗。

  “劍心太玄意”在“太陰十三劍”中位列第十二劍,極為玄妙,號稱集天下劍術之大成者,天下劍招盡在心中,千變萬化,可信手拈來。

  在“太陰十三劍”中最為陰邪的一劍當屬最后一劍“劍魔由我生”,而最為正派的一劍則是“劍心太玄意”,沒有絲毫陰詭之道,只有劍術之極致。

  忽然之間,齊玄素又出一刀,以進是退,用曲為伸,出劍如回,化明而晦,氣機倒錯。

  若非甘龍池的境界修為要高于齊玄素,就要被這一刀重創。

  甘龍池堪堪躲過這一刀,不退反進,一掠而出。

  齊玄素以“飛英白”畫圓,瞬間在他身前出現了數十輪“滿月”,大小相套,層疊相交。甘龍池一拳打在這些滿月之上,滿月搖而不散,動而不潰,如同抽刀斷水,縱能斬斷一時,卻不能長久。

  倒是甘龍池受到反震之力,不得不向后退去。

  然后就見滿月越來越多,過不多時,齊玄素全身已隱在無數月華之中,滿月一個未消,另一個復而生出,仿佛無窮無盡一般。

  甘龍池只覺得無數滿月如同浪潮,上下起伏不定,護住齊玄素的全身上下,不見破綻,渾然天成。

  甘龍池打算以力破巧,奮力雙拳齊出,狠狠砸在如浪潮的無數滿月上,結果“劍心太玄意”未散,反倒使得甘龍池不住向后退去,二品公服劇烈震蕩,兩鬢發絲齊齊往后飄去,雙腳在地面上滑出兩道深深痕跡。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