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瀚海唐兒歸 > 第303章 糧食戰爭
  正月十六,上元節的第二天,馬城河邊的歡飲還是沒結束。

  因為鄉飲酒禮是張昭用來去吐蕃舊俗,行漢唐古風,以及拉攏各鄉里鄉老里長的。

  這些人代表的是政權與人心,是文的一方面,那武的一方面就不能用鄉飲酒禮了,這要用射禮來起到收攬武人的作用。

  射禮分為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四種。

  大射禮在東漢以前,是天子和諸侯所用。

  東漢以后,確切的說從西漢七國之亂,諸侯在中華大地上就逐漸失去統治法理后,就只有能由天子舉下令行。

  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唐代的皇帝們,就喜歡舉行大射禮。

  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者諸位之間相會的時候才會舉行的射禮,同樣在分封制基本結束后,也不多見了。

  燕射的禮儀性比之大射和賓射要低,甚至比鄉射也要低,一般是在勛臣官員之間舉行大規模宴飲的時候舉行。

  張昭并非天子也不是諸侯,現在的情形也不適合舉行燕射禮,那么鄉射,就成了張昭唯一的選擇。

  本來這鄉射禮一般也是搭配著鄉飲酒禮一同舉行的,而且也與原本的鄉飲酒禮一樣,是地方官員宴請地方人才為國家舉才的活動。

  不過到了張昭這里,鄉飲酒禮成了他控制地方的工具,鄉射禮則成了他拉攏六部及涼州漢人、粟特人中勇武者的工具。

  同樣,本來鄉射禮是一件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禮儀要求比較嚴格的射禮。

  幾人為組,一番射、二番射、三番射如何進行,那都是有規矩的。

  但張昭選擇了基本無視,他一后世來的知道個屁的射禮,同時隴右河西一票人都淪于吐蕃一百多年,其中好些唐兒身份還經不起深究,也是完全不懂。

  唯一懂一點的,除了忙的不行的裴遠,就只有以舅父宋善通為首的沙州文官們還知道一些規矩。

  不過等到宋善通給張昭解釋一遍之后,張昭就立刻意識到,傳統的鄉射禮,不適合他現在拿來用。

  因為這套禮儀,是在國家安定的時候,用來規范士人行為,促進了解用的。

  而他現在,既要急迫的將河西隴右大量嗢末化的唐兒后裔拉回去,又要展示武力,靠拳頭吸引更多人的投靠,偏文縐縐一點的鄉射禮就不合適了。

  于是張昭立即著手開始了改動,將鄉射禮改成了射、御、斗、藝四個方面。

  射比較箭術,分為騎射和步射。

  御比試騎術,步兵則是比穿上甲胄后的耐力與負重兩方面。

  斗則是身穿皮甲,用木槍木劍單挑,張昭還采用了后世常用的計點方法,把木槍頭和刀身裹上石灰,安排了裁判,按點數判定勝負。

  藝當然不是藝術,而是比拼養馬、訓馬和給牲畜治病的手藝。

  這在一支以騎兵和騎馬步兵為主的軍隊中,會養馬、訓馬,特別是能給馬兒治病獸醫,絕對是高端人才。

  優秀騎兵一般也都是優秀的獸醫,胯下戰馬可是你安身立命的伙伴,連給戰馬治病都不會的,一般也很難成為騎術精湛的騎手。

  為了增強競爭,張昭為這場說是鄉射禮,更像是全軍比武大會的活動,準備了豐厚的賞賜不說,還準備了兩個稱號。

  凡是箭術、騎術、斗戰和養馬本領中兩項能得到中上評價的,就可以得到忠節校尉的稱呼。

  得到忠節校尉稱號的,在接下來的賜種官田中,能一人得到雙份的賜田,與此同時還可以得到寶刀一口,天竺折耳馬一匹。

  并可以在正日、上元、寒食、上巳、端午、重陽以及本人生辰等七個節日。

  得到張昭精白面十斤,肉十斤、河西白糖、冰糖各一斤、茶磚兩塊、以及上等白棉布一匹的賞賜。

  與之相應的,在大規模征戰的時候,所有從軍的忠節校尉立刻就會成為軍官,有帶領鄉鄰勇壯的責任,平日里也要協助鄉老里長捕盜探奸,維持社會秩序。

  第二個稱號叫做歸義郎,只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的難得。

  只有在每次鄉射中,射、御、斗、藝四項中一項獲得前三十,其余三項中兩項不低于前一百的,才能得到這個稱號。

  得到歸義郎稱號的,首先賜地是按照四人份來賜的,七個節日賞賜按照忠節校尉的翻倍,除了寶刀、寶馬外還有寶甲賜下。

  不上值也不在軍中服役的時候,額外月給銀錢一貫,在軍中時,額外月給銀錢三貫。

  同時歸義郎還有到張昭身邊入值的機會,張昭的親衛憾山都自此以后,也通通從歸義郎中選拔。

  而且歸義郎還可以角逐出狀元、榜眼、探花三強。

  這三強除了尋常的賞賜,還會在涼州賜宅并賜予從薩曼波斯、天竺以及鎮遠、安遠兩國中選出的美人。

  最最重要的,張昭親口承諾,歸義郎不殺歸義郎,就如同歷史上西夏的鐵鷂子不殺鐵鷂子一樣。

  軍中歸義郎犯了死罪,也不能立刻斬首,必須報給張昭審核,歸義郎賜予隨身鐵牌,有面見主上的權力。

  嗯,科舉那一套和免死金牌這玩意,屬實讓張昭給玩明白了。

  歸義郎不是軍官,勝似軍官,在戰場上建制混亂以后,普通士兵聽忠節校尉指揮,忠節校尉則聽歸義郎的指揮。

  張昭準備每年兩年舉行一次這樣的鄉射禮,直接從下面開始攪動,把各部的優秀少年和驍勇之士,全部用一些好處給吸引出來。

  鄉射禮場上,歡聲雷動,氾全于步射中,一百步外,十發十中,十次中有九次射種紅心,為當場最高。

  而另一邊的騎射,成了慕容信長、李存惠,與折逋嘉施從弟三人的較量。

  三人在馬上騰轉如飛,進行了固定靶,移動靶,馳馬側身射,回身射等幾項比試。

  最后,慕容信長憑借回身連珠三射,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至于步斗,著甲耐力和負重力的比試,蠻熊最終勝出。

  槍術格斗則以于闐宮衛出身的爾朱景為第一,短兵器第一出乎意料的是剛剛因為斗毆被處罰的崔虎心。

  藝的比賽,場上甚至直接拉來了好幾匹病馬,張昭親自下場考察,雖然沒有那么射御斗那么激烈,但因為有張司空的重視,爭奪也很是熱烈。

  一時間,場上人來人往,鑼鼓喧天,比之昨天的鄉飲酒禮不知道熱鬧了多少倍。

  而在這熱鬧背后,透露出來的,是張昭新建的涼州軍事集團極其強大的武力。

  會場左側,在威嚴寺定慧大師的引薦下,盤踞蘭州的嗢末部族首領金城王氏和吐蕃蘇倫家族,終于派人來了。

  實際上,蘭州嗢末的成分比涼州嗢末更加簡單,此地靠近關中,雖然在吐蕃攻陷河西后,也一同被攻陷,但其中漢人大族勢力留存仍然不少。

  而且蘭州本地的羌人和遺留在此在此的白羊黨項等族吐蕃化并不嚴重。

  昔年吐蕃奴役此地時,漢人與羌人、黨項人抱團取暖。

  而在吐蕃敗走之后,唐廷也收復過蘭州,與其說他們屬于嗢末,不如說它們屬于中原朝廷無力管轄之后延伸出來的本地土豪勢力。

  不過,歷史上蘭州嗢末之所以不如涼州嗢末六部不出名最后還被吞并。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蘭州嗢末的戰斗力,與涼州還是有不小差距。

  涼州嗢末在吐蕃時期,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吐蕃最為重要的仆從軍。

  當年隴右河西節度衙門下轄的工匠,基本都在涼州,他們自己就能夠制造刀劍盔甲,戰斗力比只能生產一些劣質刀劍的蘭州嗢末要強不少。

  而面對此次張昭的強令,蘭州王氏和蘇論家族當然不敢明著反抗。

  所以他們派出了蘇論家族的蘇論延前來涼州查探,結果一看之下,蘇論延差點沒被嚇死。

  與以往印象中涼州人帶甲千余,可出兵萬余不同,蘇論延此次看見了能身披重甲,左右開弓,連續鏖戰上大半天的熊虎之士,起碼就有上千,騎術精湛,堪稱神射者,至少也有數百。

  涼州人還擁有了一種,長得比較奇怪的高大戰馬,它們的沖刺速度、爆發力和耐力,還有負重力都是蘇論延平生僅見。

  他嘆了口氣,光憑鄉射禮上這幾千勇士,就不是他們那些穿皮袍用劣質鐵劍的族人可以對抗的。

  就在他嘆氣的時候,張昭走了過來,而被張昭拉著胳膊的,是蘇論延的從弟蘇論祿心。

  “蘇推官家,果然藏龍臥虎,令弟可是擊敗了某不少勇士,一舉奪得忠節校尉稱號。”

  張昭在笑,蘇論延和蘇論祿心兩兄弟卻都是哭喪著臉。

  蘇論祿心已經是蘇論家最為驍勇的勇士之一了,但卻只能拿到一個忠節校尉,連前三十都進不去。

  而涼州人在鄉射禮場上表現出來的彪悍,更讓他們難以輕松。

  “雖然只是忠節校尉,但你并非涼州人,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錯,賞你別的不合適,這匹寶馬權作賞賜吧!”

  說著,張昭命人將一匹高大的折耳馬,牽到了蘇論祿心面前,這是一匹肩高三尺以上,肌肉發達的寶馬。

  蘇論祿心本來被張昭說的有點灰頭土臉的,他蘇論家有數的勇士,竟然只能得到一個忠節校尉,不過張昭賜下的這匹戰馬,頓時讓他喜出望外。

  “蘇論祿心,叩謝司空厚賜!”

  蘇論延看著跪下叩拜的從弟,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嗢末中最強的是涼州六谷部。

  而張昭收服涼州六谷部后,其余的嗢末勢力,已經無法抗衡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