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寒門養婿 > 第453章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七日前,下白銀城,收卓啰城,西北招討使蘇牧帶領大軍如今已開向西涼府......”

  朝會上,楊慶在周縉的示意下,宣讀著前方傳回來的奏報。

  待楊慶讀完,周縉道:“蘇牧此次功勞最大,諸位愛卿認為朕該如何封賞于他?”

  一眾大臣,在大殿內分城兩班站立,都在靜靜聽著。

  從蘇牧去西北時算起,如今才過去不到一年,西北的局勢卻迎來了驚天逆轉。

  大魏收復了河套平原,及河煌以西大部分地區,烏桓人被趕回了黃河北部,這是大魏兩百年來擴土最多的一次戰爭。

  其中功勞最大的非蘇牧莫屬,理當封賞。

  大臣們自是無話可說,但蘇牧已經是樞密院三把手,且兼著西北四路的招討使職位,顯然已經封無可封。

  即便再有封賞也不過是從品級入手,略微給蘇牧提一提品級,朝廷不可能升他為副樞密使,那樣升的太快了。

  此時沒人敢說話,都怕自己失言,被周縉抓住機會,給蘇牧將功勞落實。

  徐濟出班道:“啟稟陛下,駙馬雖有功,但他在西北貿然進攻,使得賀國對我大魏非常不滿,拓拔野陳兵二十萬在大同隨時可能入侵河東路,臣認為駙馬的功過可相互抵消,不該再賞。”

  “臣覺得徐相此言不妥。”副相梁修齊出班道:“駙馬在西北完成了大魏兩百年未竟之業,豈能說抵消便抵消。”

  諸多大臣紛紛議論起來。

  “是啊!”

  “如此大功豈能說抵消就抵消了。”

  “收復河套啊!這么大的功勞不賞,西北的將士能答應?”

  徐濟聞言臉色變了又變,顯然他也發現了不妥。

  蘇牧可以不封賞,西北的二十萬將士也能不封賞嗎?

  當兵的就這么點晉升的機會,徐濟試圖抹掉西北軍建立的功勛,根本是不可能的。

  樞密使張宗義出列道:“陛下,如今烏桓未滅,臣以為對駙馬和西北軍的封賞可以延后一段時間。”

  徐濟聞言忙道:“臣贊同樞密使的提議。”

  “哈哈!”周縉長笑一聲,站起身,擺手讓大臣入列歸位,說道:“那朕便依了諸位臣公之意,延后些日子再行封賞。”

  “陛下圣明。”

  眾大臣齊聲道。

  周縉問道:“林振可有回信?”

  林振一個月前被周縉指派為使節,出使賀國大同,面見賀國皇帝拓拔野,問其在大同陳兵二十萬,到底意欲何為。

  其實雙方都心知肚明,你來我往,互相派出使臣,不過是在互相試探罷了。

  賀國是不是真的要打,大魏會不會從中妥協,都是雙方急需知道的。

  但沒有人是傻子,拓拔野不想大魏吞并烏桓,卻也不想與大魏真正開啟大戰,原因也很簡單,賀國比大魏窮的多,一旦兩國開戰,賀國能快速取勝還好,若是不能,賀國很可能被拖垮。

  如果賀國有這個財力根本不會等到現在。

  拓拔野沒有必勝的把握,這才是其猶豫的根本。

  蘇牧算準了賀國沒錢打這場仗,且為了不激怒拓拔野,選擇了先收河西走廊。

  如此一來,大魏與賀國就有了談的余地。

  至于談的如何,就要看雙方使節的個人能力了。

  徐濟道:“林振奏章中說,拓拔野要求我們將河套地區歸還烏桓,他已嚴詞拒絕。”

  周縉道:“賀國皇帝如何說?”

  “拓拔野不答應,揚言要舉兵犯我河東。”

  周縉冷聲道:“哼,朕怕他來犯?”

  以周縉往常的性子,是絕對說不出這種話的。

  他考慮的太多了,烏桓、賀國、幽州都在他考慮的范圍。

  他懼怕河東和河北路同時陷入戰火,那樣即便打勝了,大魏的國力也會徹底衰弱下去。

  但蘇牧給他的密信中說,對待賀國時不能露怯,讓他務必強硬一些,拓拔野未必敢輕啟戰端,只有他的態度足夠強硬,才能迫使拓拔野退縮。

  當然蘇牧也不是無的放矢,信中跟周縉直言,若賀國真的入侵河東路,他肯定會帶領軍隊將其打敗,并且反攻回去。

  而蘇牧對于幽州的看法,就更加直接了,幽州若敢動,他會幫周縉將幽州一起收回來。

  周縉拿著蘇牧的密信看了又看,心中高興的同時,又覺得很不真實。

  但如今的局勢,顯然沒有更好的選擇,吃到嘴里的肉,沒有再吐出來的道理。

  周縉作為大魏的皇帝,登基之初也是有雄心壯志的,只是能力有限,當初的意志漸漸被消磨光了而已。

  蘇牧一年不到幫他收復了河套平原,正在準備收復河西走廊,這是大魏數位皇帝都沒有完成的使命。

  而他周縉完成了,這將會在史書上為他留下濃厚的一筆。

  他又怎么可能不在乎,思量再三,決定依蘇牧的意思,對賀國表現出強硬態度。

  徐濟臉色一變,忙道:“陛下......”

  “朕意已決。”周縉抬手打斷徐濟的話,“徐相無需多言。”

  王鈞出列道:“陛下,如今國庫空虛,無法支持兩場戰事啊!”

  周縉淡淡一笑,說道:“需要多少錢,朕的內庫可以出。”

  大臣們聞言都是一怔。

  陛下何時如此好說話了?

  以前他可不是這樣的。

  周縉的內庫本來就很有錢,最少的時候都沒有低于過千萬貫。

  他時常哭窮只不過是怕戶部跟他借錢罷了。

  當然大臣們也知道他的內庫里有這么多錢。

  在大魏,大臣們的使命就是為難皇帝,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指點皇帝的私生活,其次是盤剝皇帝的內庫。

  大臣們都不希望皇帝太有錢,認為皇帝的錢就應該拿出來造福百姓。

  周縉自是不希望被盤剝,并不是他不心系百姓,而是因為他的錢給出去,他不清楚能不能分到百姓手里。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皇帝與大臣的矛盾便由此而來。

  周縉這次之所以如此大方,是因為他真的在為與賀國開戰做準備,其次便是沈云初操持的精鹽生意有了起色,每個月都能為他的內庫提供不少進項。

  而他持有的釀酒作坊股份,也有不菲的收入。

  并且沈云初將股權交易中心的三成份子,私下里給了他,他從中也能有收益。

  沈云初也不是私自這樣做的,而是蘇牧在信中特意提出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