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洪武興明 > 第368章 君子當自強
  隨著朱元璋將圖紙重重摔落在地上,剛剛還在熱烈贊揚胡惟庸的群臣,立刻閉上了嘴巴,場面一時變得靜悄悄的,極為壓抑。

  胡惟庸渾身大汗淋漓,本想出個風頭,沒想到被朱文正一攪和,竟栽了個大跟頭。

  偏偏他剛才又把話說得太滿,如今想收回都不行。

  現在最要緊的,還是趕緊先平息陛下的怒火!

  好在胡惟庸素有急智,稍稍一想,便當即跪下磕了三個響頭,一邊磕,一邊掏心掏肺道:

  “微臣該死!微臣一心弘揚漢家文化,本以為參考唐宋當萬無一失,誰想一時不察,竟有此疏漏。

  今日將圖紙獻于朝堂,也是拋磚引玉,以供各位大人指正,還請陛下息怒!”

  這番話避重就輕,一方面強調自己一顆紅心,出發點是好的,另一方面放低姿態,說明圖紙本就不完善,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朱元璋的臉色總算緩和了點,鼻孔里噴出一股粗氣,冷哼一聲道:

  “還好這是初稿,若是就此案執行,等傳揚出去,豈不是成了世人皆知的笑話?”

  胡惟庸知道朱元璋正在氣頭上,也不爭辯,只是一個勁的磕頭賠罪。

  不得不說,胡惟庸深諳人性之道,領導生氣時,你越是狡辯,結果往往越糟。

  這個時候把姿態放低點,扮演一個弱者的角色,反而能博得一些同情,反正設計衣冠這件事情,又不是什么大錯,挨點罵就挨點罵唄。

  果不其然,朱元璋批評幾句,心情舒暢許多,李善長又趁機為愛徒開脫道:

  “胡惟庸也是一心想為陛下分憂,雖然有些疏漏,但一片赤誠之心,也是情足以能見!”|

  李善長的面子,朱元璋多少還是要給點,聞言便不再追究。

  只是朱文正剛剛展現出的學識和見識,讓老朱深感驚訝,便扭頭看向他道:

  “文正!你之前常年操勞軍武,對于唐宋文化,又是如何知曉的?”

  不怪老朱有此一問,胡惟庸設計大明衣冠,肯定不會是一個人擼起袖子就干,勢必會請來一些專業人士參與。

  比如宣紙上的圖畫,功底深厚,明顯就不是胡惟庸自己能畫出來的。

  如果連這些專業人士都不知道四帶巾的來歷,朱文正能知道,就顯得十分蹊蹺。

  朱文正一腦門的黑線,幫你解決問題就行,能不能不要刨根問底啊?

  他恰好在后世看過大明衣冠的事情,知道四帶巾的問題,是在大明衣冠全面推廣十幾年后才被發現,最終出了個大洋相。

  這話又不能說,朱文正只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道:

  “微臣不忘陛下教誨,時常親近讀書人,一有機會就與他們談古論今,受益良多!”

  朱元璋聽了十分高興,暗自尋思,看樣子把大侄兒調入中書省這步棋是走對了,他不光能平衡朝中勢力,沒準還能作出一番貢獻。

  老朱微微一笑,又接著說道:

  “你剛剛對外來文化似有不同看法,繼續說來聽聽!”

  這事非同小可,弄不好能影響大明百年國運,朱文正當即整理一番思路,侃侃而談道:

  “自古以來,我中華文明就展現出強大的包容力和學習能力。

  早在春秋戰國時,趙靈王胡服騎射,一改中原以戰車為主的落后形勢,為中華文明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

  到漢代,絲綢之路興起,西域特產文化更是大量流入中原,如葡萄,石榴,胡桃等物,皆是那時傳入華夏。

  等到了唐朝,泱泱中華更是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廣為吸收周邊民族的文化特色,為了取經,甚至派出僧人不惜萬里,遠赴天竺!

  正是在這種開闊的環境中,華夏文明不斷壯大成長,最終鑄就大唐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

  甚至就連偏安一隅的前宋,也因為開放海運,遠通南洋,在文化和經濟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古人云,以史為鑒,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借鑒!

  因此,微臣以為,弘揚漢家文化義不容辭,但對外來文化也不必打壓,恰恰相反的是,對于別人的優點長處,我們要加以吸收利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固步自封,孤芳自賞,只會讓大明慢慢陷入閉門造車的尷尬境地。

  長此以往,后患無窮!”

  這番話引經據典,有理有據,聽得人耳目一新,猶如醍醐灌頂!

  不但群臣動容,紛紛交頭接耳,就連朱元璋也心神大震。

  他眉頭緊皺,一個字一個字的品位朱文正的話語,似乎想將這番道理徹底吃透。

  這是來自后世的超前理念,中華文明經歷近代百年閉關鎖國招致的重大屈辱后,才大徹大悟明白的道理。

  這種道理,從來沒有人跟朱元璋講過。

  畢竟這個時期,大家信奉的還是中原才是世界核心,至于遙遠的海外有些什么,誰都不知道。

  更沒有人會想到,幾百年后,會有來自遙遠西方的堅船利炮,給中華文明帶來一場深重的苦難。

  李善長和胡惟庸兩人大張著嘴巴,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朱文正,不明白他的這些主張,都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劉伯溫卻兩眼精光直冒,盯著朱文正的眼神,遮掩不住全是欣賞。

  朱元璋左思右想,雖然覺得朱文正的想法有些離經叛道,但細想下來又似很有道理,一時糾結,竟不知是對是錯。

  老朱猶豫了一會兒,終于問出心中的擔心:

  “如果對外來文化不加打壓,豈不是會動搖中華文明的根本?”

  李善長也趁機反對道:

  “此事非同小可,還請平章大人三思!北方漢人如今胡化嚴重,正需引起警惕,怎能如此開放?”

  談到這個問題,朱文正微微一笑,信心滿滿道: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以不息!

  要想不被別人同化,我們自身就要足夠強大,縱觀中華文明數千年,雖偶有大敵入侵,但中華文明的火種,卻從未熄滅過!

  這是為何?

  因為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始終有那一群優秀的中華兒女,為復興華夏前赴后繼,死而后已!

  元朝肆虐近百年,山河破碎,尸橫遍野,民不聊生,我們不照樣在陛下的帶領下,奮不顧身,重建了一個輝煌的大明嗎?

  千言萬句,歸結為一句話,只要我們自己努力,就不怕被別人超越!”

  這番話震耳發聵,聽得朱元璋精神一震。

  對呀,元末亂世,咱都沒怕過,一個外來文化又有什么好怕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