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回到大梁做昏君 > 第211章 上下一心,一致對外!
  韓王軍隊大旗迎風飄蕩,“梁”字無比顯眼。

  大梁朝內對軍旗有嚴格規定,各地方軍和藩王除被征調外可以使用大梁國號,平日只能用封地名號。

  燕王朱迪出軍是“燕”字軍旗。

  韓王朱康出軍理應是“韓”字軍旗。

  但他用的是“梁”字國號軍旗。

  朱迪面色陰沉,眸子閃過駭人的殺意,胸膛怒火節節攀升。

  朱康竟是小皇帝的人!

  他猛地明白為何朱康對昏暗的大梁沒一丁點心思,在他拋去橄欖枝時卻爽口答應。

  原來這是個圈套!

  朱康早就投奔了狗皇帝!

  朱迪也明白韓王為何要晚一天出兵,壓根不是因為軍需未到,而是要故意形成前后夾擊。

  這一子,未落便敗。

  韓王朱康騎著白色戰馬,嘴角揚起淡淡笑意,眸子閃過戲謔神色,表情嘲諷。

  “諸位將士,燕王起兵謀反,我等受皇帝號令,手持陛下御令,該當如何?”

  說著,他掏出金燦燦的御令。

  “殺!剿滅亂黨!平定大梁!”

  “殺!剿滅亂黨!平定大梁!”

  “燕王該誅,北地應滅!”

  十萬將士氣勢如虹,喊聲震天。

  這一喝,打破軍心渙散的北地大軍最后的希望,他們苦苦支撐等待的援軍竟然是帶著屠刀的敵人。

  朱迪咬牙切齒的怒視朱康,身后狄云和陳詩詩應聲而動消失在混亂的戰場。

  “將士們!韓王背叛我們,吾等應殺出一條血路,沖到西北道,齊王會率領五萬大軍接應我們!”

  朱迪為鼓舞軍心,編出齊王一說,方才穩住陣型不破。

  朱康目光掃視戰場,記住陳詩詩和狄云的去向,大手一揮,前排火銃軍開始轟殺。

  吳階五萬精銳發動進攻。

  前后夾擊,西北戈壁灘一場大戰爆發……

  ……………………

  京城。

  奉天殿。

  朱佑德將匈奴、西域進犯的消息告訴大臣。

  群臣聽聞皆是震驚,末了爆發出嘈雜的議論,一個個表情憤怒言語激昂。

  “陛下,匈奴不過手下敗將,多次侵擾邊境實屬挑釁,臣建議出兵應戰,揚我大梁國威!”

  一向堅持求和的老臣,竟站出來央求發兵。

  “陛下,臣附議!大將軍坐鎮西域,火銃軍勢不可擋,匈奴這是想趁火打劫,若不給予教訓,恐揚其威名!”

  “老臣上奏!大梁應當血戰到底!”

  “臣附議!”

  “附議!”

  “……”

  滿朝文武紛紛上奏要求發兵出戰,就連一向主張求和的數位老臣,也怒斥匈奴挑釁,必須打壓。

  朱佑德緩緩起身,胸腔涌出一抹振奮,我大梁,終于有了血性!

  對比上次北燕來犯,群臣退縮上奏求和,上至尚書下到黎民百姓看不到一點血性。

  但這次,群臣激憤上下一心,大梁血性凌云志!

  “諸位,吾等與朕想法一致。西域挑釁大梁,匈奴也來湊熱鬧,那就打!”

  一聲怒喝,群臣振奮,小皇帝對內雖昏庸暴躁,但面對外邦挑釁,從未手軟。

  這時,一位小太監手捧奏折上報:“陛下,韓王密信!”

  “王忠厚,念!”朱佑德看都沒看,韓王來信,定是勝利的前兆。

  “臣朱康,受浩蕩皇恩,持御令剿匪,現已接近西北道。”

  “先鋒來報,吳階將軍與王破天統領大敗燕王軍隊,臣快馬加鞭率軍前往夾擊,預計清晨形成包夾之勢,傍晚便可取勝!”

  短短幾字,群臣無一不震撼。

  燕王造反起義?

  韓王手持御令剿滅?

  這、這……這都是何時的事?

  滿朝文武大臣面面相覷,高臺上的小皇帝神不知鬼不覺就布置好一切。

  都說陛下昏庸,若非有內閣輔佐天下必定大亂。

  直到此刻,群臣方才明白,并不是內閣輔佐,而是陛下圣明。

  大梁境內一舉一動皆逃不過天子眼目,內閣不過是按照天子吩咐行事。

  如此圣君,乃大梁機遇,崛起的機遇!

  滿朝大臣,跪地齊喝:“陛下圣明!”

  唯有林云一人面色慌張,還好站在后方并未被察覺。

  洛云山適時的站出來:“陛下,兵部調度兵馬,征調全國地方軍三十萬!各地皆有出兵!”

  “五大藩王以及各個封地,共出兵二十萬!共計五十萬大軍!”

  朱佑德掃視一圈,看著匍匐的大臣,心底安穩,朝政穩定方能一致對外。

  “傳朕御令,五十萬大軍就地前北境,由兵部統一調度,待西北戰事結束,聯合西北軍團,直沖匈奴!”

  “滅匈奴,亡西域!這一戰,大梁務必要打出國威,打出威懾!”

  “先祖掃蕩江山未吞并匈奴、西域等小國,朕本該秉持和平之心遵守先祖約定,但面對挑釁,絕不手軟!”

  “犯我大梁者,雖遠必誅!”

  朱佑德一字一句,整個朝堂無一不熱血沸騰。

  內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馮伯功站出來上奏:“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五十萬大軍后勤應要保證……”

  馮伯功點出困難。

  戶部尚書林云調整情緒,上奏道:“戶部儲藏糧草只夠供應三十萬大軍半個月……”

  “若需供應五十萬大軍作戰,需從各地征調……”

  此言一出,大臣坐不住了。

  “陛下,老臣家中世代經商,愿捐贈錢糧保證后勤!”

  “臣愿捐出俸祿!”

  “微臣愿捐出家產,助大梁作戰!”

  “……”

  滿朝大臣,紛紛上奏。

  有錢捐錢,有糧捐糧。

  每人皆是心甘情愿。

  上次捐贈,朱佑德是為清理朝中大臣,強行逼迫。

  但這次,是大臣主動捐贈。

  短短半天,大臣硬是湊出一批軍需。

  朱佑德記住每一位大臣名字,心想一定要刻成石碑放在城中日日銘記。

  這些,都是大梁未來發展的根基。

  有些是先帝時期留下的顧命大臣。

  有些是中途策反,建功立業之人。

  有些是朱佑德一手從科舉、四大學院等提拔上的。

  滿朝大臣,皆在朱佑德掌握之中。

  “后勤一事由戶部調度,全國征調,朕會在京城設法制衡一二。”

  下了朝,朱佑德喚來洛云山、唐火、周孔方等大臣,商討戰事補給……

  與此同時,京城外。

  崀山刺史率領麾下一萬精銳以及兩萬民兵悄然進發金陵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