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極品風流皇子秦言趙之雅 > 第422章 斬首行動
    云城。

    楊錦繡佇立在城墻之上,極目遠眺,柳眉微皺,拄著長槍思索道:

    “這場仗打的真怪,秦國興兵來犯,兵臨城下,表面上氣勢洶洶,實則都是軟腳蝦。”

    不怪楊錦繡納悶,這場堅守戰,是她隨父從軍幾年來,打的最輕松的戰爭。

    大軍壓境,應該發起總攻,一舉拿下云城才對。

    可秦國這些諸侯,每次都是佯攻,打一批試探一下就撤退,貪生怕死,沒有一點勇氣。

    而她楊錦繡,什么也沒干,以少勝多,坐收漁翁之利,居然堅守了這么多天。

    “這場仗,打得真是越來越怪。”

    一旁的副將猜測道:

    “將軍,你說有沒有可能,是草寇的石將軍所為?”

    楊錦繡恍然大悟,思慮一番,贊同的點點頭。

    “沒錯,石將軍用兵如神,和我周旋這么久,游擊戰術讓我不堪其擾。”

    “我們守他們打,的確能讓秦國諸侯腹背受敵。”

    “如果真是石將軍出手,這么看來,他還沒有完全背棄朝廷。”

    ……

    夜晚降臨。

    石將軍深得秦言真傳,把游擊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利用秦言所教,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打的秦軍措手不及。

    甚至當秦國諸侯全力進攻云城的時候,石將軍采用圍點打援的計策,以云城為誘餌,讓秦軍發起進攻,他趁機實施斬首行動。

    這一夜。

    密報,秦國八皇子,趁著夜色要攻打云城,石將軍早早設下埋伏,只要等八賢王進攻云城的時候,他們就要偷襲后方。

    讓八皇子的秦家軍,前后不能呼應,到時候必然兵敗。

    午時三刻。

    秦國大軍趁機而動,興兵萬人,對云城發起總攻。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在八賢王秦武攻擊的同一瞬間,石將軍率眾沖進秦國大營。

    “殺!”

    敲鑼打鼓,擾亂大營。

    “殺!”

    先鋒軍正在沖殺,想要攻破云城城門,結果后方失火,八賢王頓時自亂陣腳,導致三軍大亂。

    驚慌失措下,指揮出現失誤,導致秦家軍死傷無數,尸橫遍野。

    石將軍也不多戀戰,燒了后方大營之后,率眾前去小路設伏。

    前線八皇子率眾丟盔卸甲的逃了回來,剛抵達山谷,突然遭遇埋伏。

    “殺!石將軍有令,只斬將領,不斬小兵,繳槍不殺!”

    “嗖嗖嗖”

    箭矢亂飛,滿天箭雨。

    一個個穿著甲胄的秦家將領,紛紛面部中箭身亡。

    八皇子背著一幕嚇壞了,立刻丟盔卸甲,棄械而逃。

    可惜天不遂人愿,前有埋伏,后有追兵。

    “我乃趙國女將楊錦繡,何人敢與我一戰!”

    楊錦繡率眾追殺而來,就見到丟盔卸甲的秦國殘兵敗將。

    樹林中全是石將軍的埋伏,這下終于破案了。

    “好一個石將軍!我來助你!”

    策馬揚鞭,沖入秦國陣營,殺了個三進三出。

    “不要殺我,我投降!”

    八皇子秦武丟盔卸甲,早已經嚇得尿了褲子,當即跪在地上,舉起雙手投降,大喊饒命。

    ……

    清晨。

    秦國皇都,早朝。

    經歷兩個月的戰事,秦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拿下燕云十五城,如今只剩下最后的云城。

    敵寡我眾,敵弱我強!

    這樣的局面,世家大族都已經飄了。

    志在必得,在朝堂上各個耀武揚威,趾高氣揚。

    “陛下,眼看大軍功成身退,您可要旅行約定,讓我等族人官復原職。”

    “君無戲言,希望陛下,您可一定要說到做到。”

    就在秦帝頭痛的時候,外面一聲通報。

    “報!”

    八百里加急,快步進入金鑾殿之內。

    “前線戰報,八皇子首先對云城發起總攻,兵敗斷武河,秦氏母族外戚死傷殆盡,八賢王秦武被俘!”

    “什么?”

    秦帝肅然而起,直勾勾的盯著通傳。

    高公公拿來陣亡名單,親自交給秦帝。

    名單上記錄一共四十余人,全都是秦氏一族直系親屬。

    秦氏一族,一場戰爭,一夜間全被殺干凈了?

    秦家族老痛心疾首,哭的肝腸寸斷,顧不上殿前禮儀,在大殿之上嚎啕大哭。

    “我兒死了!”

    “我的孫兒啊!”

    秦帝顯然也沒想到,前線竟然發生這么大的變故,必勝的局面,怎么會兵敗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傳拿出大皇子的奏折。

    “回稟陛下,大皇子秦沖上奏,八賢王不聽指揮,貪功冒進,夜襲云城,導致兵敗。”

    朝堂上亂哄哄一片,有人哭,有人笑,還有人在幸災樂禍,還有人在落井下石。

    “八賢王以前,仗著皇后的權勢才有今天的地位,實則就是沽名釣譽之輩,不服從指揮,貪功冒進,兵敗也屬正常。”

    “接下來就看我外孫,二皇子秦鋒,攻下云城,拿下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