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魯濱漂流之不遜重生 > 第76章 海上升明月
  收拾好心情,魯斌趁著此時風向正佳,升上全帆往西邊大島的方向駛去。

  海上行船如果能碰到正合適的風向,那可真是太難得了,一般遠距離航行都是靠著季風航行。

  所以古代航海,哪怕是從渤海到南海也經常要一年一個來回,就是在等待季風的冬夏交替。

  比如以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為例,就是在等東北季風助力南下福建。

  夏季的西南季風給船只提供了自南向北的動力,同時,西南季風在七八月份達到最強風力,西印度洋沿岸的北向流速為一年最大值,再次助力船舶向北航行。

  而冬季,船只自北向南返航,該區域的海流也不會對回航造成明顯阻礙。

  因為中國古代的航海基本是以商業行為和外交行為為主,所以并不過分追求航速。

  每年的季風風向比較一致,所以風帆的操縱上來說,就不需要像歐洲人一樣使用那么多的水手和各種各樣的帆具。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選擇用竹篾編制硬船帆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風。

  而歐洲殖民者國家以保護殖民貿易而發展的風帆戰艦,就恰好相反,那是為暴力而生的戰爭機器,一切都以提高船只的作戰性能為主,所以大量的帆具就是為了利用好各種不一樣的風況。

  ……

  ……

  ———————————————

  魯斌的具體方案是沿著西南方向,貼著星期五部落所在的那個大火山島航行,不過當然是不會過于靠近就是了。

  然后到達島嶼的外海之后,再轉向正西方向一路航行。

  一直到能看到南美大陸為止,再貼著海岸線向南航行。沿岸一定得記錄好水文特征和地貌特征。

  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缺乏定位工具,所以魯斌只能按照一些既定地理坐標來記錄航線。

  不然的話,能逃出來,記不得回家的路,豈不是哭死。

  由于南美大陸這邊的海岸線還沒有被開發過,人跡罕至,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魯斌是不準備靠岸補給的。

  一是在沒有港口停泊的條件下,不了解近海的水文特征,非常容易出現觸礁事故。

  雖然魯斌的梅麗號吃水比較淺,可還是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

  二是這邊海岸線現在依然是野人的天下,貿然靠岸殊為不智。

  而一直在海上航行更為安全一些,至少野人的獨木舟是攆不上魯斌的梅麗號的。

  ……

  ……

  三角縱帆的操縱極佳,魯斌只靠幾根活動的纜繩就可以一個人輕松駕馭,不過相對來橫帆來說,速度還是偏慢的。

  這也是魯斌的取舍吧,畢竟一開始計劃的就是自己一個人出海,就算航速再快,也比不過便捷性。

  魯斌大概估算了一下,現在順風全帆狀態下,大概能跑出個7節左右的航速,一節等于每小時1海里,1海里等于公里。

  “嗯,約等于13公里每小時,和我蹬自行車差不多……”

  ……

  那個大島離著希望島有45-60海里的距離,起碼還要8、9個小時才能到,估計等開到附近天都黑了……

  趁著風向穩定,魯斌把帆索和舵桿固定住,開啟定速巡航模式。

  這會兒就可以在船上來回活動了,魯斌在船上靈活自如。

  這得感謝魯濱遜留給他的技能包沒,不然光是暈船你就不可能一個人駕船出海。

  ……

  雖然這具身體已經無數次體驗過出海的感覺了,可是魯斌這還是真正意義的頭一回。

  望著遼闊無垠的大海,魯斌還是有些莫名的興奮的。

  想象著大航海時代波瀾壯闊的海上故事,魯斌覺得自己終于邁出了這一步。

  ……

  波兒也是第一次出海,但貌似也沒什么暈船的跡象,聽說鳥類都自帶防抖功能,防抖相機就是根據坤頭設計的。

  魯斌有些好奇:“波兒!波兒?下來!下來!別站在桅桿上了。”

  聞言波兒乖巧的落在了魯斌的身邊,魯斌掏出一把葡萄干故意上下左右逗波兒。

  “這里!這里!哎,這里!我去!你真是脖子動,腦袋眼睛不動哈?!”

  …

  逗了半天波兒也沒吃到一粒,幽怨的說道:“你好像有什么大病……”

  魯斌見狀趕忙把葡萄干塞進他的嘴里,又掏出了幾粒棕櫚果仁喂給了他。

  “哈哈哈,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你先飛上去幫我看看方向對不對,哈哈哈哈哈!”

  “………………………………..”

  站在桅桿上觀察了好一會兒,波兒沖著魯斌喊道:“看不到,看不到”。

  嗯,看不到大島也正常,這是因為地球曲率的原因,具體有多遠是可以計算的。

  假設眼睛的高度是1.7米。假設地球是球形的,半徑也就是6,400公里左右。

  使用勾股定理“a2+b2=c2”,就可以計算出你跟海平線之間的距離。

  其中“a”是地球的半徑,“b”是你眼睛離地面的高度,“c”是到地平線的距離。

  對于一個眼睛離地面的高度為1.7米的人來說,海平線距離他大約為4.5公里。

  哪怕是桅桿到海平面的高度接近8米,能夠觀測到的距離也不超過10公里。

  這也是為什么一般國家領海外都要設置緩沖區的原因。

  ……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覺得大海航行就沒有參照物,其實古代大部分航行都是在沿岸進行的。

  因為導航定位技術的不發達,海上航行得不斷的根據地標來改變航向,寧愿貼著海岸線“畫地圖”,也不走直線距離。

  所以領航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也是魯斌這次出海只帶上波兒的原因。

  ……

  ———————————————

  魯斌泡了一壺檸檬茶,愜意地坐在船頭吹著海風,抽著煙斗。

  船尾劃出一條長長的白線,一點一點地踏浪而行。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于在7個多小時后,波兒報告在他看到了前面的大島。

  魯斌舉起望遠鏡觀測半天也沒發現大島的影子,估計還在海平線以外呢。

  繼續朝前行駛了半個小時,終于在望遠鏡中出現了大島的身影。

  此時海上早已升起一輪明月,為了防止靠近海島碰到激流,魯斌也不再繼續航行,降下船帆,下好船錨。

  隨便吃了點東西,魯斌摟著波兒就此睡下。

  ……

  ……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