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逆流大時代1977 > 第七零一章 話說留學
  坐在火車上的葉華榮哈欠連連,昨晚在唐人街嗨到十一點,早上七點又坐上洛杉磯前往舊金山的火車,那是一個苦逼。

  葉華榮看著手里罰單很是無語,昨晚在唐人街嗨過頭,警署收到無數投訴電話,散場時候收到一張5000美元罰單,留著做個紀念也不錯。

  “大佬,年前國內派出52名留學生,你說他們要是不回國怎么辦?”

  “開什么玩笑,那些留學生基本都是四五十歲,孩子都有一大堆,能不回國嘛,再說了,留在美國也不見得找到工作。”

  1978年9月15日,國內幾個重要城市舉行了出國留學生公開選拔外語考試,共有14717人報名,實際參試12083人,降低了數次要求,也沒湊齊3000人。

  后來優中選優,81人成為第一批留學生,分批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六個國家進行研究生學習,其中52人前往美國學習,每人50美元生活費,三年之后52人全部學業有成返回國內。

  當然這些留學生壓根就不是針對的學生,都是從高等院校教師、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科技管理干部、企事業的科技人員中選拔,有一定外語水平,并具有兩年以上本專業的工作經驗,年齡為40歲左右,政治覺悟一定要過硬。

  這年代在美國留學那可是非常苦逼,美國經濟陷入大滯脹,通貨膨脹、失業率飆升,而那些留學生個個都是窮的叮當響,口語能力差的一匹,不但要面對沉重學業負擔,而且還要兼職打工養活自己,不能丟了國家臉面,那精神、學習、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然而在巨大壓力之下,這52位留學生成功向國家交付滿意答卷,17人成為國家院士,數十人獲得科技進步獎,為華夏科技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還有一部人回歸學校為各行各業輸送人才,成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開拓者和進取者。

  “大佬,去年國內不是說派遣3000個留學生,怎么就一共就那么一點人?”

  “去年參加考試的有14000多人,外語筆試分數達到60分者遠不足2500人,外語口試就別提了,,,按照中大招生要求,這14000多人通過外語筆試和口試的,恐怕連十個人也達不到。

  華夏科技落后于美國少說也有半個世紀,留學生相當于在美國從頭學起,其中的學習壓力可想而知,美國的物價和消費你也見識了,那些留學生學習的時候也要賺錢養活自己,他們的英語水平基本也只能做一些最低端工作,,,

  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只能挑選各個領域拔尖的人才,多方面綜合考慮,也能保證這些人學業有成之后回國工作。”

  說到底還是國內的英語水平太爛,五十年代外語以俄語、德語為主,六十年代初英語才成為主要外語,而且英語辭典還是用的三十年代英國人編寫的,很多新發明的英語單詞壓根沒有。

  不得不說林語堂真的很偉大,1967年開始聯合一眾語言學家編纂漢英詞典,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耗時六年多才編纂出《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全書約一千八百頁,漢英字典史上迄今的四座里程碑之一。

  還有更牛逼的,中文打字機雖在1915年由留美學生祁暄于發明出來,但科學嚴謹的漢字檢索系統卻沒有建立起來,林語堂在數十年間不斷研究探索中文打字機,以致一度傾盡家財、負債累累,終于在1947年成功發明了“上下形檢字法”的中文打字機,應用在各個領域。

  “好吧,明白了,要是真有3000人出國留學,很多人在國外堅持不下去,又感覺愧對國家,沒臉回國,也就選擇留在美國茍且偷生。”

  “的確,這也是上層考慮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些人才都是國內各個領域精英,要是真不回國了,也是一筆極大損失,第一次公派留學也要探路總結經驗嘛。”

  “那在美國取得重大成就的華人都有誰啊?”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整體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光纖通信之父——高錕,現代主義建筑師——貝聿銘,王安電腦創始人——王安,,,”

  “諾貝爾獲得者只用兩個人嗎?”

  “哦,還有一個,丁肇中于197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過丁肇中出生于美國,他的父親丁觀海1948年移居南灣,,,”葉華榮頗為感慨說道,還好當年移居南灣,否則別說諾貝爾獎,能不能活到今天還是兩說。

  葉華榮不由得想起網上一些帖子,大罵民國時期公派留學留在美國科學家沒良心,這個貌似有些尷尬,這不是拿著明朝尚方寶劍斬清朝官員,那些入了美籍科學家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沒有加入南灣,四十年代留學的學生可是不少在1949年之后選擇南灣的。

  想起“華夏雷達之父”束星北遭遇不免令人唏噓,二十年代自費赴美留學,三十年代學業有成回國報效國家,四十年代研制成功華夏首部雷達,并參與原子彈研發,五十年代便開始為期二十多年勞動改造,貌似剛剛恢復了名譽和自由身。

  為核武器的研制作出卓越貢獻的錢晉被活活打死,為研制航天材料作出巨大貢獻的“兩彈一星”姚桐斌被歹徒打死,為核武器、衛星研制作出巨大貢獻“兩彈一星”趙九章服用安眠藥自殺,,,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會英文的就是美國特務,會俄文的就是蘇聯特務。

  葉華榮內心長長嘆息,不是那些科學大佬不想回國,而是真的不敢回國,“兩彈一星”元勛都無法茍且偷生,那些科學大佬誰敢回國報效國家。

  八十年代公派留學的學生也有不少,大部分都學業有成回國報效國家,為華夏的經濟、軍事、科技、教育作出不可磨滅貢獻。

  至于九十年代那些公派留學的學生不回國,這個其實真不能怪那些學生沒良心,而是這些學生真的不敢回國,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再次發生八十年代末大恐怖事件。

  至于新世紀的留學生不回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都無法獲選院士,那些留學生就更不用提了,作出成績那也是領導的,說多了都是眼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