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逆流大時代1977 > 第804章 珍寶閣
  葉華榮一行人繼續在古玩街閑逛,外國人擺設的地攤倒是偶爾停下挑挑揀揀,至于華人的地攤還是算了,妥妥被坑的大冤種。

  倒不是葉華榮對唐人街華人有什么歧視,蛇有蛇道,鼠有鼠路,這些人都是混跡英國數年老油條,傻老外多的都騙不過來,哪有時間做華人的生意,事多,也賺不了幾個錢。

  很快眾人來到一間古色古香、富麗堂皇的古玩店鋪門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寶閣,敢以“珍寶閣”命名的古董店鋪自然不是浪得虛名,店鋪歷史有近三百年之久,也是海外第一家華人古董店鋪。

  說起珍寶閣,那就不得不提廣州十三行,清康熙盛世,朝廷實行開海通商政策,伴隨著日益頻繁的國際商業交往,華夏歷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貿專業團體———廣州十三行應運而生。

  1757年,隨著乾隆皇帝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圣旨的頒布,清朝的對外貿易便鎖定在廣州十三行,十三行設立在廣州口岸的特許經營進出口貿易的洋貨行,具有半官半商性質的外貿壟斷組織。

  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是清政府閉關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絲綢之路。十三行商人從壟斷外貿特權中崛起,經濟實力的顯赫,而海關貿易稅收向來是清廷的可觀財源,年上繳稅銀超過百萬,給皇家生活帶來了無盡的享樂,成為帝后倚賴的“天子南庫”。

  十三行商人從壟斷外貿特權中崛起,十三行街成為當時世界的“華爾街”,大的商號擁有資產上千萬銀兩,出現了一批世界級的豪富。其中十三行發展最好的就是潘、伍、盧、葉四大行商,潘有度、盧觀恒、伍秉鑒、葉上林號稱“廣州四大富豪”,其家產總和比當時的國庫收入還要多,是貨真價實的“富可敵國”。

  更為夸張的是,伍秉鑒資產在1834年約有2600萬兩白銀,被當時的西方人稱為“天下第一富翁”,妥妥的世界首富,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2001年將伍秉鑒評為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

  說起近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有6個華夏人,成吉斯汗在西方人眼中是能與亞歷山大大帝相提并論的世界征服者,如果財富用占領的土地來衡量的話,那么成吉思汗將被列為從未有過的世界最富有的人;忽必烈繼承祖父的大批的國土、無數的黃金和珠寶,建立了華夏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元朝,馬可·波羅對忽必烈的避暑宮殿中散發的珠光寶氣嘖嘖稱奇;劉瑾號稱明朝傳說中最富有的宦官,1200萬盎司的黃金和二億五千九百萬盎司的白銀,而當時明王朝國庫中也只有3000~7000萬盎司的白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財產總計超過11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政府15-20年的財政收入,有錢已經不能用來形容和珅;民國財神爺宋子文被認為是40年代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

  扯遠了,到了近代,由中英貿易沖突而引發的鴉片戰爭,以清朝戰敗而結束,國勢已衰,十三行也歷盡了繁榮與滄桑,之后受到清政府的打壓,快速的開始沒落,紛紛帶著巨額財富逃離廣州。

  伍秉鑒是十三行中怡和行行主,初期僅向英商出售絲茶,承銷外貨,后期投靠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走私成巨富,虎門銷煙之后則進一步投靠英美侵略者。

  而眼前的珍寶閣便是伍秉鑒在英國成立的分行,伍家后人沒落之后,珍寶閣也就落到家族產業的一個掌柜手中,百年變遷,珍寶閣在夏家的經營下日漸壯大,收藏了無數稀世珍寶,價值百億美元也不為過。

  葉華榮倒是聽過這一代夏家家主不少事情,1949年之后大肆收購華夏文物,特別是在那十年時間里,更是派出不少培養的朝奉到內地搶救文物古董,至于有多少收藏便不得而知。

  珍寶閣是做買賣古董生意,店里朝奉的鑒定水平少說也要甩故宮專家幾百條街,店里收藏可以說120%都是真品,不可能出現贗品,一般人雖然買到的都是真古董,但也只是價值一般的古董,至于真正名貴的古董,只賣給能夠讓夏家家主認可的華人。

  也就是說珍寶閣里的那些稀世珍寶只賣給包船王、趙船王這樣的華人大亨,珍寶閣從歐洲收購華夏古董也需要不小的數目,一進一出,稀世珍寶賣給認可的華人大亨,那些古董由華人大亨收藏,也不會再次流落到外國人手中,當然也不會造成華夏古董價格被炒到天價,導致以后沒資金收購珍貴的古董。

  走進古色古香的珍寶閣,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店內擺放著許多瓷器、玉器以及木雕,有一種厚重古樸的氛圍,空氣中彌漫著的淡淡的檀香味,讓人的心情不知不覺間陷入寧靜,頓時令人心曠神怡。

  “葉生,歡迎光臨珍寶閣,我是珍寶閣經理夏善慈。”

  夏善慈熱情迎接著葉華榮,王老五的大名在海外華人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年初更是在香江蘇富比拍賣會大出風頭,好吧,珍寶閣也在廣交會收購一些出售的古董,字畫之類的古董則是被王老五看都不看的包圓,真心的財大氣粗不差錢。

  要說王老五包圓字畫是收藏,那也有點說不過去,收購的不少字畫裝裱起來掛在吉祥餛飩店鋪,完全把一些字畫當做裝飾品,好吧,王老五在弘揚華夏文化!

  葉華榮當然認識眼前夏家下一代家主,珍寶閣在東南亞多地也有開設分店,目的自然是撿漏民間珍稀古董,價值不高的古董則在歐洲出售;歐洲同樣也有不少分店,目的也是一樣,撿漏流失在歐洲珍稀古董,出售的則多是不值錢古董或景德鎮工藝品。

  未來夏家的財富也是未解之謎,世界首富伍秉鑒沒落的教訓對于夏家來說歷歷在目,深得財不露白、隱藏財富的精髓,妥妥超級巨富家族。

  葉華榮熱情同夏善慈寒暄幾句,隨后走進古色古香的珍寶閣,倒是有不少老外在欣賞景德鎮瓷器,好吧,老外壓根不懂華夏古董的價值,審美本來也就不同,如同油畫也不是華人能夠欣賞的,完全看不出來油畫的價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