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逆流大時代1977 > 第三章 農民苦
  葉華榮走出了窯洞,一陣刺骨的冷風鉆進胸口,10月份的黃土高原已經冷了下來,整個冬季也是格外的漫長。

  葉華榮走進廚房的小窯洞,五平方的窯洞里堆滿了柴火,水缸里盛滿了公社挑來的井水,鍋里還冒著熱氣,柴火燃燒的聲音時常響起。

  一身破舊的衣服在柴火旁邊烤著,也是前些年自家織出的老土粗布,黑顏料染得很不均勻,多次洗過也早已褪色。

  一雙舊綠膠鞋早已有了鞋帶,湊合著系兩根黃麻繩,一只鞋幫上綴補著一塊藍布補丁,一直腳后跟綴補著一塊黑布補丁。

  灰色的褲子也是前兩年縫的,葉華榮雖然瘦的皮包骨頭,但是也長到175的大高個,褲子已經短窄得吊在了小腿上。

  葉華榮看著身上穿的衣服,瘦小的身子也撐不起父親之前的衣服,松松垮垮的衣服、褲子也的確四處漏風。

  妹妹葉雪梅上身衣服有五六個補丁,下身的褲子早已被幾個大補丁連成一塊,鞋子也是由小衣服做成的。

  這個年代真是夠不容易的,家家戶戶吃個四成飽就不錯了,哪有閑錢去買衣服,也都是自家織出的老土粗布。

  這年代農民是不允許外出打工的,所有人都在公社的生產隊工作,收入也是按照工分來計算的。

  一個整勞力勞動一天為10分工,也有不足10分工的,踏入生產隊勞動及老弱病殘的少部分人,他們大都為8.5分或8分工,比其他硬勞力略低一點。

  農活特別忙的時候,隊長也會安排社員們打早工、打晚工,早工、晚工再各加1分工,如除田間地頭及溝邊雜草、砍高粱、掰苞谷、晚上棉花田里點燈捕蛾、早上收蛾子、禾場收糧食等農活。

  這樣一天下來可掙12分工,每天下午的后半時間由生產隊記工員到勞動現場逐人登記不誤,社員如果是對自己每月的出工天數有疑問,也可利用閑時或者是陰雨天與記工員進行核對。

  到了年底并由生產隊會記、出納、記工員三人根據隊里這一年的農業收入及隊社員工分的總數進行核算,并核算出每個工價劃多少錢。

  有工價高的生產隊、也有工價低的生產隊,陜北一個工價在一毛以上就算高的了,五分錢的工價也是非常稀有,甚至還有更低的就是兩分、三分錢一個工價。

  勞動力多的家庭收入會多一些,勞動力少的家庭(小孩、老人較多)負擔較重,不但收入少,很可能還會面臨超支,還倒欠生產隊的錢。

  每天早上生產隊長會按時敲響上工鈴,然后會用鐵皮話筒來喊工,并根據男女、年齡大小的社員來安排不同的農活種類。

  社員們會按自己今天所干的農活,帶上所需農具,三五成群按時來到勞動現場,在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能遲到,萬一有事遲到了會扣工分。

  農活分工有耕田、耙地、撒種子、禾場揚糧食等,這些農活隊長會安排年長一點的社員去干,他們有豐富的農耕經驗;如鋤草見苗、插秧割麥、篩篩子、摘棉花等這一類農活隊長會安排婦女們去干;挖渠開溝、打藥挑糞、拉運農作物等這些出氣力的活,自然是由年輕人去干。

  這些農作物成熟收獲后,生產隊除預留好來年的種子后,便挑較好的糧食用于“交公糧”,剩下來的就是分給社員們的口糧。

  分口糧有兩個標準:一個是“人頭糧”,就是按家庭人口的多少進行分配;一個是“工分糧”,就是按每個家庭的工分多少進行分配,家里的勞動力多,那么分的口糧就越多。

  到了農閑的冬春兩季,各縣及公社會有一些水利設施建設任務,需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投入,那時也叫出外工。

  如修筑水庫、堤防加固、開河挖渠等,上面會將出外工的人員數字分配到各大隊,大隊再按數字比例分到各個生產隊;這時生產隊會安排一些強壯的男勞力參加,有些勞動力少的生產隊也會安排少部分年輕女社員增補,工分照樣是計10分。

  就是到了年終決算時,上面會下撥一定的水利補貼糧,每人每天補足糧食二兩,除此之外,其他就沒什么啦。

  這年代各地農場公社之間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別,富有的地方是一直都在富有,而貧窮的地方也一直都在貧窮。

  南方的公社生活則好了很多,農民不但可以種地獲得大量的糧食,公社還會養雞、魚、鴨等等家禽,這些工分收入自然要比種地賺的多。

  雞鴨鵝魚等家禽以及蔬菜不但能夠賣給供銷社,而且還有大量的蛋類也是一筆收入,黑市自然也更加繁華一些。

  西北地區的新疆、西藏、青海三省,這些地方應該是國內最幸福的牧民,公社也只是一個形式主義。

  那么牧民祖祖輩輩積攢了無數的財富,單單身上穿戴的天珠、黃金、綠松石、琥珀、蜜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自然也不會出現上交的情況。

  藏族人民家家戶戶有不少的牦牛和山羊,農忙時候就種植一些青稞,牦牛、羊也可以產奶、毛等物資。

  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這些地區牧民可以到山上挖冬蟲夏草、天山雪蓮、林芝、藏紅花等等珍貴藥材,也是牧民私人財產。

  陜北、甘肅、寧夏、山西這些走西口地區的公社就沒這么好運,北方的氣候連蔬菜都不適合種植,糧食產量更是低的驚人。

  黃土高原的陜北,家里勞動力少的家庭,年年超支欠公社的工分也是常有的事,過年還要挨家挨戶的借口糧。

  這里一個工分也就兩三分錢,一個勞動力一天的收入也賺不了3毛錢,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工可上的。

  黃土高原的農民真的是太苦了一些,家里有四五百塊錢就是大戶人家,不少人家里還欠著公社的錢呢。

  陜北這邊孩子上學倒是便宜些,小學一年學雜費十塊錢左右,初中的學雜費則要十五塊錢,一般也沒人讀高中。

  家家戶戶都是窮的叮當響,大部分讀幾年小學也就開始在公社上工,家里勞動力多的,可能會供孩子讀初中。

  孩子會寫自己的名字,簡單的加減乘除會算工分也就行了,多賺些工分也能娶到媳婦,否則連媳婦都娶不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