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逆流大時代1977 > 第一八五章 我們站哪邊?
  聽到獎金今天發放給選中的人,眾人臉上露出激動的表情,新老板果然是不差錢,工資待遇這塊不用擔心。很多人可能以為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對報社最大的期待就是發展成為日銷量幾萬份的二流報紙,畢竟報紙行業競爭的太激烈了些。

  東方日報于1969年1月22日創刊,初創時期工作人員只有10余人,次年聘請名家寫狗經,1972年日銷量突破11萬份,1973年日銷超過30萬份,成為“銷量第一”的港報。

  現在東方日報工作人員超過千余人,其中編采人員300余人,駐外記者60余人,香江的記者高達百余人。

  東方日報有馬家強大的財力支持,報紙只是馬家的一個保護傘,報紙哪有賣白面賺錢,也只不過用來洗錢的一個工具而已。

  明報由查良鏞和沈寶新于1959年5月20日創立,雖然查良鏞早已封筆,但是明報仍然聚集著大量的文人騷客,實力不是其他報社能比的。

  星島日報是由"萬金油大王"胡文虎于1938年創辦的報紙,短短的十幾年時間發展,胡文虎已成為東南亞“報業大王”,星島日報遍及東南亞各個地區。胡文虎去世之后,胡仙于1954年接手星島報業,報紙在國外發展的更是如火如荼,妥妥的東南亞報業女王。

  不提這些第一梯隊報紙,就是第二梯隊的成報、文匯報、大公報、信報、南華早報等,個個都是強的一匹,風云日報想要發展壯大的確不太容易,就是葉華榮也沒什么信心。

  “明報的定位是香江的精英分子,星島日報定位是提供即時的新聞,東方日報的定位是符合所有讀者大雜燴,信報則是金融界的精英人士和股民,,,

  我們的風云日報沒有那么多相關專業人才,那些知名作家八成也不會向我們供稿,那些金融專家當年炒股也都炒撲街了,,,

  風云日報計劃開始的板塊是要聞、港聞、財經、娛樂、生活、社會、小說為主,馬經、狗經這些菠菜就不需要了,,,”

  明報、東方星島報業都有馬經、狗經板塊,為市民分析馬會的各個馬匹以及勝率情況,已經做的非常權威,風云日報自然沒必要湊熱鬧。

  香江的報紙太多了些,專業的娛樂、金融、新聞、風云報紙數不勝數,相對來說這種大雜燴報紙少上一些,也都是一流報紙的市場。

  風云日報貌似也只能走大雜燴的路線,幾家報紙競爭雖然非常的激烈,但是市場還是不小的,起步也更加容易些。

  “要聞沒什么好說的,爭取到星島日報賣些他們用不上的新聞,那些重要的新聞信息,依舊是次日分析報道,,,

  港聞板塊,通聯部多聯系下其他報社的記者,從那些記者手中購買些有價值的本地新聞,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財經板塊,尖東早報有這方面的基礎,系統學習下大學經濟專業知識,也可以讓那些撲街教授或自詡經濟專家寫些財經分析,,,

  香江應該不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當年股市巔峰時期,人人都是炒股專家,雖然有不少人跳樓、投海或進入精神病醫院,但是剩下的人應該不少。”葉華榮打趣道。

  葉華榮也可以幫忙寫些財經點評,王欣妍這個劍橋女博士自然也不在話下,又不是每天都要寫,也可以翻譯國外的經濟著作嘛。

  “娛樂板塊,香江每周基本都有新電影上映,可以客觀公正點評下這些電影,那些發行的唱片也可以點評,明星的八卦新聞更加吸人眼球,,,

  社會板塊,可以分析下港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民生相關的新聞都可以分析解讀,讀者來信的內容也可以幫忙解答下,這個應該比較容易,,,

  生活板塊,這個內容就比較多了,大家衣食住行相關的新聞都可以寫,也可以開個生活常識小板塊,介紹些日常小常識,,,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炒菜的油鍋著火了,大家應該怎樣快速滅火呢?”

  “加水澆滅。”

  “蓋鍋蓋。”

  “唉,大家都是缺乏生活常識的人,油鍋著火了,快速有效的辦法是加油冷卻,,,‘五千個哪里,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么’,《十萬個為什么》也問世了五六十年,每天刊登一個小常識,我們自己也可以編一些出來,,,”

  “火上加油,真的可以滅火?”裴天興好奇問道。

  “小說板塊,先刊登倪匡幫忙寫的小說《甜蜜蜜》,現在沒有太多的小說,也可以開設個情感專欄,不少人是風云小說行家,寫些情感文章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一些讀者遇到了情感方面問題,大家也可以幫忙解答下,‘寧拆一座廟,不破一樁婚’,可別把讀者的家庭搞的支離破碎,,,”

  眾人不由得笑了起來,這要是把讀者都給搞離婚了,報社估計也要被不少人砸了吧,下班出門被打是小意思,搞不好要見閻王爺。

  九龍晚報幾個人員一頭黑線,大家雖然有本職的主要工作,但是也都要兼職寫風云小說,還好這點本事有發揮的余地。

  “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的,大家踴躍提議,報社的發展離不開每位員工的積極投入。”葉華榮鼓勵道。

  “既然我們辦的是一份綜合性報紙,必然會存在站隊的問題,我們站哪邊?”

  呂華川問出眾人最關心的問題,香江各大知名報紙都是選擇的站右邊,文匯報、大公報這些報紙自然是站左邊,不過現在也是有點靠右。

  1962年,大量難民涌入香江,明報報道與評論難民問題上與“左派”立場南轅北轍,雙方在報紙上撕逼數年,當時可是熱鬧的很。

  站左的那些報社,吃著香江的飯,砸著香江的碗,香江的報紙正式分為兩派,只有星島日報保持中立,在風雨中飄搖。

  1967年,那些左派的報紙浪過頭,港府不但禁止在電視臺、電臺、學校講國語,而且連帶著靠左的報紙、電影公司受到打壓。

  那些報紙、電影公司受到所有市民的唾棄,報紙改換陣營,數家電影公司宣布解散,不少人士失望透頂移民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