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逆流大時代1977 > 第四三三章 頭疼的麥樂浩
  中環,禮賓府。

  麥樂浩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鳥語花香的禮賓府,心情格外的沉重,抬頭仰望著天空,內心無奈長長嘆息。

  香江這些年房地產行業在快速增長,市民的財產不是用在炒樓,就是用在炒樓花,普通市民難以購買高價,低收入群體就更不用提。

  意識到住房問題的迫切性,因此麥樂浩在1972年10月宣讀的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規模宏大的十年建屋計劃,目標希望在10年時間內,從賣地等收益投放80億港元,為180萬名香江市民提供居所。

  這項計劃制定的非常不錯,也的確可以為180萬名香江市民提供居所,緩解市民的住房壓力,可是不幸碰上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石油危機之后,當時全球糧食危機更加嚴重,全球通貨膨脹極速加劇,香江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受到很大沖擊,制造業外流,香江經濟開始向金融、貿易、電子等方向轉型。

  更加不幸的是,1973年香江爆發了超級股災,數十萬家庭被股市套牢,無數市民下崗失業,香江的經濟雪上加霜。

  香江的財政收入吃緊,教師、護士、公務員工資相應降低,可是十數萬教師三天兩頭游行,抗議降薪事件。

  物價極速攀升,人工成本飛速上漲,種種因素導致十年建屋計劃難以完成,按照現在的物價水平,別說為180萬名香江市民提供居所,零頭的目標都難以完成。

  為了改善香江市民福利,提高香江在國際競爭力,港府這些年所有的財政收入和賣地收入全部投資到香江建設中,欠著十數家國際銀行債務超過80億港幣。

  香江淡水資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人口,萬宜水庫耗資13億港幣,樂安排海水化淡廠耗資5億港幣,這些年在水利設施上耗資超過30億港幣。

  港府在1975年動工修建地鐵,從17家國際銀行獲得25億貸款,地鐵項目預計耗資超過百億港幣,好在賣地收益可以緩解貸款壓力。

  今年港府宣布進一步動用35億港幣,實行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計劃,逐步購入全新的電氣化列車,取代行車緩慢和已經老化的柴油火車。

  港府在今年實施強迫性九年義務教育,教育、醫療在香江基本屬于免費,為了緩解升學難問題,又要興建多所大學,,,

  麥樂浩深感壓力山大,擔任總督6年多時間,為了改善香江的方方面面,港府在基礎建設投資超過600億港幣,財政收入難以支撐巨額支出。

  唉,麥樂浩長長嘆息,風云日報分析的香江情況非常透徹,十年建屋計劃早在石油危機之后就宣告破產,香江的地價、樓價會飛速上漲。

  港府早期計劃發展六個新市鎮、33個公共屋邨、16個居屋屋苑、以及重建11個舊式屋邨,受惠人口調整為96萬人。

  1974年港府針對內地非法入境者實施的難民政策,加強對邊境禁區的管理,試圖減少非法入境者進入香江,不過港府基于人道主義,并未全面禁止內地人來港。

  新界地區人口在1970年只有大約50萬,新界地區現在人口已經達到110萬人,動蕩時期沒辦法的事情,何況也頂不住對面故意放水。

  1972年香江的人口在410萬左右,按照目前人口的增長速度,香江人口在1982極有可能突破500萬大關,,,

  麥樂浩陷入沉思當中,今年香江人口大約在460萬左右,短短四年時間增加40萬人,普通市民可能認為是天方夜譚,不可能增長這么多。

  唉,華美兩國一直在協商建交事宜,據英國國會的判斷,如今風云變幻國際局勢,雙方可能會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根據華夏這一年多的各種政策方針變化,華夏可能要逐步進行經濟轉型,也就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要實施開放性的經濟政策。

  既然要實施開放性的政策,那必須要選擇一個對外的窗口城市,傻子都知道選擇的地方是哪里,沒有比寶安更合適的地方。

  寶安距離香江只有一河之隔,偌大的寶安縣人口連3萬都不足,想怎么規劃就怎么規劃,建立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都沒有問題,也不用擔心沒有華資大亨投資。

  寶安毋庸置疑是華夏崛起最快的城市,不用三十年就可以碾壓上海、廣州、天津這些城市,雙方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

  香江地少人多,產業轉移到寶安是遲早的事情,西方發達國家也會把大量低端產業轉移到勞動力低廉的寶安,一個產業成就無數產業鏈,寶安何愁發展不起來。

  然而令麥樂浩擔心的是,一旦寶安被選為開放的窗口城市,內地無數的居民會涌入寶安這個新型富有活力的城市,一年人口破五百萬也不足為奇。

  在香江月薪賺1500港幣很容易,而寶安百姓一年也不見得能賺150人民幣,這么多人口涌入寶安,又有多少人會跑路到香江,大家又不是傻子。

  風云日報預估1982年香江人口達到500萬,這還是太保守了些,按照香江目前的入籍政策,恐怕超過600萬人都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唉,港府加強對邊境禁區的管理很難起到什么作用,明知道對方在有意放松邊境管理,港府也沒有那么多人手去邊境攔截非法入境者。

  四五十年代涌入香江的內地富豪很多,香江在二戰后經濟快速復蘇起了重大作用;六十年代涌入香江的百姓很多,為制造業提供了廉價勞動力;石油危機爆發的七十年代,香江制造業大量外流,涌入香江都是窮的叮當響百姓,為香江增加沉重負擔,不可取,,,

  想起在邊境看到的那些衣衫襤褸難民,手里拄著一根樹枝,身上背著一個布包,不要指望背包里有金銀珠寶,能夠活過那十年已經不容易了。

  麥樂浩揉了下額頭,風云日報的報道簡直就是把港府放在火上烤,香江地價上漲是不爭的事實,香江土地資源有限,限量供應土地拍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市民要是把資金用在投資股市或地產,香江的樓價也會極速攀升,那些韭菜不長記性,要是再來一次股災的話,,,

  事情都有兩面性,這篇報道勢必會炒高香江的地價,對于港府也是有著不小的好處,土地拍賣成交價只會越來越高,緩解港府財政壓力。

  頭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