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清穿太子妃:和廢太子互換身體 > 第355章 女子地位
  康熙這次突然改革選秀年紀,大臣們也就是象征性的攔一攔。

  看康熙心意已決,倒是沒有人提出什么異議。

  畢竟選秀之后直接嫁人,對他們大臣來說沒有什么差別。

  他們勛貴子弟都是先物色人家,等16.7才大婚。

  但康熙改分田治,按人頭給田,大臣們心中有些不滿。

  原本他們只需要交一份稅,能收攏很多田在名下。

  可現在他們如果想要那么多的田地,就需要多交許多的所謂的“增值稅”。

  這個稅他們聽都沒聽過,田多還要多交稅?

  康熙想要改革實行起來比石靜嫻提出改革簡單的多。

  康熙已經當政30多年,威信早已立在那里。

  不像新皇登基時那般費力氣。

  一干大臣就算心有不滿,也不敢多說什么。

  畢竟康熙動的是他們的蛋糕,百姓受益,并不會引起天下動蕩。

  他們就算阻止康熙,也用不上那些天下大義之言。

  況且早在這次殿試得知康熙出的題目時,他們便做好了新政改革的心理準備。

  可萬萬沒想到,打響改革第一炮的不是新皇,是舊皇康熙。

  他們想好的那些對付新皇的措辭對著康熙再無用武之地。

  君臣三十多年。誰不了解誰?

  收田賦稅,增值田稅,地隨人走,人死地收。

  地按照戶籍發下去,三年不來衙門刷新戶口直接收回田地。

  這些政令出來,能確保朝廷更加精確的統計人口與田地。

  這些大臣們甚至臉色難看的要滴出水。

  他們再也無法偷稅漏稅,只能將超額田地掛在妻子和孩子身上。

  但多出來的還是要交一筆增值稅。

  大臣們俸祿確實不夠一家人開銷,呼奴喚婢的,還要應酬。

  皇帝,王爺,皇子,上峰甚至后宮得寵的嬪妃過壽辰都要送禮。

  樣樣要花錢,夏季的冰,冬天的碳。

  工資不夠怎么辦,當然想盡辦法屯田,開鋪子賺錢,順便利用職務之便悄悄收取孝敬錢。

  可如今想要這些田,就要多交稅,交的稅相當于他們白玩一場。

  誰能愿意?于是有些人已經決定好賣出去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莊子田產。

  康熙也沒忘了這些勛貴大臣,取消丁稅,增加了田賦稅,就增加一項養廉銀,相當于現代社會的14薪。

  冬天的碳補,夏季的冰補,一項項福利待遇。

  到底還是讓這些大臣們心情好了些許。

  漲工資了嗎~怎么可能不開心?

  這個養廉銀和各種補貼,是石靜嫻和康熙帶著老三老四還有恭親王裕親王算出來的。

  勉強能讓一些喜歡牌面大臣們收支平衡,還能攢下一點錢。

  民間這條政令一出,百姓紛紛去衙門登記戶籍。

  那些黑戶可以補交稅款,補交一年的稅款,便可以參與到分地行動中。

  百姓都要開心死了,一個個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去登記戶籍。

  黑戶們沒錢,可以先賒欠著,不行砸鍋賣鐵也要落戶。

  分地啊!大事情啊!

  民以食為天,都說農戶沒吃過自己種的糧,這話不假。

  一年到頭細糧繳稅,剩下的換錢,甚至有些人頭稅不夠的,沒有存糧,還得添錢。

  一年過得比一年窮。

  老百姓只能拿細糧去換粗糧糊口。

  可現在不同了!每個人都有地啦!自己的地精心耕種交了稅還有一些余糧!

  就算種子買不起也可以在衙門賒,第二年多交些稅而已。

  一時間推行新政的地方,紛紛涌出不少“黑戶”。

  可隨之第二條,第三條政令,讓這些百姓蒙了。

  女娃娃16歲才能出嫁?那豈不是要吃好幾年的白飯?

  孩子想要分地,就要拿戶籍文書和父母的婚書來登記落實戶籍。

  偷偷結婚搭伙生子一家子逃稅行不通了!

  家里重男輕女,有女兒要議親的,想要用女兒給兒子換聘禮的,想要讓女兒快嫁出去騰地方的。

  一個個都不高興了,多養一年,吃的飯官府給出啊?憑什么不讓他們早早嫁女兒!

  官府說了:給出!女兒家也有地了!

  女孩也有地?好事啊!他們的姑娘也有地了,也給家里創造收益了!

  養到16也不是不行,到時候嫁出去,地留著給自家兄弟。

  可官府強調:地隨人走,人死地收。

  算是徹底澆滅了這些百姓,想要趴在女兒家身上吸血的想法。

  這說明什么?女孩們再也不會被罵吃白飯的,人家生出來,就是帶著口糧的。

  有些人家又開始動了歪心思,將女兒留在家里一輩子。

  家里多個使喚的人,還能給家里多一些地。

  官府又站出來了:你想將女兒留在家中當苦力一輩子?

  年滿23還未議親者,就會有人來罰款。

  不想交罰款?

  除非你將女兒登記立女戶,嫁娶與父母各不相干。

  到了25歲時,女兒家便出戶,分家,同兄弟們一樣,頂立門戶。

  這些政令一出,很多百姓都沒懂朝廷的意思。

  女兒家還金貴起來了?

  但追根究底,是他們百姓占了便宜。

  于是一個個的,本想著將家里十二三歲就議親換聘禮的人家,也愿意多留一留女兒了。

  而很多家中重男輕女十分嚴重的女孩,聽到這些政令都不禁淚流滿面。

  她們也有地了,她們不是身無分文,娘家夫家都靠不上了。

  就算家中將聘禮都留下,但她們還有地。

  而家中不苛待女兒家的百姓,更加開心了,女兒又多了田產。

  許多被罵絕戶的人家,也淚流滿面,決定回家就和孩子們商量商量,若是找不到上門女婿,便去慈幼院領養一個棄嬰回來。

  朝廷放寬了女戶條件,他們的女兒也可以頂立門戶了!

  至于地不夠分?那就牢里的犯人去開墾荒地。

  將這些人流放到東北各處去開墾荒地。

  一時間改革的風,從京城開始吹散到各地。

  有人不理解為什么女兒家也有田地分,甚至還要帶走?

  但仔細想一想,誰能夠保證自己一個女孩兒都不生呢?

  之后的一些年后,女嬰存活率直線上升。

  許多舉措不是立竿見影就能見到效果,而這些女兒家,面對娘家的剝削,也能挺直腰板。

  因為她們不算是吃著娘家的糧長大的,她們是生來便自帶糧食。

  再也不會因為娘家的剝削而在夫家抬不起頭。

  同理,夫家再也不會因為娶進門個媳婦多加指責。

  因為人家自帶口糧,就算離了你們家,也能自立女戶。

  女子的地位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提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