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讓你畫美元,警察都慌了! > 第42章 給長城貼瓷磚
  身為泥塑大師,畢馬尼也明白林安樂說的有道理,但是依舊嘴硬道:“這都過了兩千多年了,你怎么知道,當年制作兵馬俑,用的是什么原材料?”

  林安樂一臉淡定:“這個很簡單,這些兵馬俑都跟真人差不多大小,體型巨大,而且泥塑本來就易碎,別說兩千多年前,就算是現在也難以完好無損的運輸。”

  “加上小學課本里都教過,兵馬俑的數量之多,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這么多易碎的泥俑,肯定都是就近制作,原材料肯定也是就地取材,所以只要用兵馬俑埋葬地附近的泥土就好。”

  李茍利聽林安樂這么一說,立即點頭附和:“你分析的很對,對于這種數量巨大、體型巨大的易碎品,古人的運輸能力,做不到大規模、長距離運輸。”

  畢馬尼還強詞奪理:“做好的兵馬俑沒法運輸,但是可以運輸原材料啊,反正就是一堆泥土而已。”

  李茍利立馬否定:“古人的運輸能力很低,古代打仗,運送一車糧草,路上運送的人跟騾馬,最少消耗是運送的好幾倍。”

  “所以對于這種制作品,肯定都是有原材料就近制作,就像是景德鎮,就是因為它盛產制作瓷器的高嶺土,所以才會自古就是瓷器制造業發達。”

  李茍利說著,忽然眉頭皺了皺:“那照這么說的話,要復制兵馬俑,還需要去始皇陵挖點土運過來才行。”

  身為考古界的泰山北斗,李茍利可是十分清楚,想要在始皇陵挖土,那是多么一件麻煩的事情。

  畢竟那可是始皇帝的墳墓,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都嚴加保護,到了現代那更是嚴加防范。

  說是去挖土,誰知道你是不是借機挖墳?

  除非很早之前就申請,否則即便是李茍利親自出面,感覺也要耗費時間、層層批復。

  “始皇陵土嗎?”

  秦百川忽然說道:“這就巧了,剛好為了呈現節目效果,我們來之前特地申請,帶了一點始皇陵土過來,原本是想要復原挖掘過程的。”

  秦百川說著,特地指了指角落旁的幾個箱子。

  “帶的不多,大概也就兩三百斤的樣子,不知道夠不夠?”

  林安樂點了點頭:“足夠了!”

  林安樂說著,立即對陸仁甲說道:“陸導,麻煩你去幫買點東西,大號水桶、篩子、篩網、刮泥板……”

  除了一些明顯用來處理泥土的東西之外,林安樂又說道:“對了,再去買上五斤黑炭、丹砂、我記得我作顏料還剩點孔雀石,也拿過來,另外還需要……”

  林安樂報出一大堆的各種礦石,陸仁甲也是趕緊全部記了下來。

  就在林安樂報出一大堆所需品的時候,秦百川趕緊通知助理:“快,快用我們長安博物館的賬號直播,這可是給我們博物館,提升知名度的最好機會。”

  李茍利則是告訴章國立:“趕緊安排攝像,把全部過程記錄下來,這樣既可以用到節目里面,又可以當成珍貴的工藝紀錄片。”

  李茍利說著,還特地看了一眼旁邊的畢馬尼:“這樣以后,也就不必再花費幾十萬的價格,請什么大師、從美利堅進口泥土來制作了。”

  畢馬尼再次無言以對。

  而很快,一個個鏡頭,就對準了林安樂。

  只見林安樂打開裝有始皇陵土的箱子,將里面的陵土,用篩子快速的過濾,將粗大的顆粒全部篩除。

  然后再用更加細小的篩網,又重新篩除一遍。

  原本足有近三百斤的始皇陵土,經過反復篩除,最后僅僅只剩下一百多斤、極為細膩的陵土。

  隨后林安樂,開始慢慢的將水,倒入這些陵土之中,開始調和。

  這個過程很慢,最少也花費了一兩個小時的時間。

  不過就在這個時間過程之中,有人發現長安博物館,居然正在直播林安樂制作,那些林安樂的粉絲,開始趕緊自發宣傳。

  很快,長安博物館的直播間,就涌入了好幾萬的觀眾。

  這些觀眾剛一進入直播間,就看到林安樂,正在那里和泥。

  【不是吧?樂哥怎么又在玩泥巴了?】

  【上次樂哥和泥,畫出了《千里江山圖》,這次又和泥,是要畫什么啊?】

  【好像,是要給兵馬俑上色。】

  【樂哥是真牛逼,現在給兵馬俑上色,下次再和泥,是不是就要給長城貼瓷磚了?】

  【那下下次,應該就是給太平洋,蓋跨海大橋了吧?】

  【大橋不行,俗話說的好,大橋未久。】

  【什么貼瓷磚、蓋大橋,我們樂哥是畫家,又不是泥瓦匠。】

  正說著,就看到林安樂拿出刮泥板,開始將泥土反復攪拌。

  所有人都是一臉困惑,不是要做泥塑嗎?

  林安樂一邊攪拌,一邊解釋道:“這些泥土經過反復篩選,已經十分細膩,所以攪拌的時候,所以必須多次攪拌,去除里面的氣泡,讓更多的泥土潤滑起來。”

  “就類似于和面,不攪拌均勻,做出的成品就會有氣泡、疙瘩。”

  林安樂眼看已經攪拌差不多了,開始將陵土快速的堆積起來。

  在眾人的注釋之下,林安樂的速度飛快,很快就將陵土堆積成一個人形模樣。

  隨后只見林安樂,拿起兩把雕刻刀。

  唰!唰!唰!……

  林安樂再次施展左右開弓的技藝,雙手各握一把雕刻刀,開始在人形陵土上瘋狂刻畫。

  隨著雕刻刀的快速移動,陵土不斷的被削減下來。

  頭、臉、軀干、手腳。

  前后僅僅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一個逐漸清晰的人,就這么快速的出現在眾人面前。

  在場的所有專家、教授,都是文物界的大佬,見慣了各種巧奪天工的文物、國寶,然而看到林安樂雕刻出的泥人,紛紛發出贊嘆。

  “原本看到畢大師復制的兵馬俑,已經覺得算是巧奪天工了,但是看到林安樂的,只能用鬼斧神工來形容。”

  “林安樂的,勝就勝在一個快字上。”

  “對,畢大師復制兵馬俑,光是造型,就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而林安樂這前后才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

  一旁的畢馬尼,聽到這群專家、教授,不僅夸贊林安樂,還拿自己來對比,襯托出林安樂的優秀。

  畢馬尼那是氣的臉色鐵青,冷哼一聲:“真正的泥塑,應該是用手捏,他居然用的雕刻技藝,而且我看他雕刻的手法,用的還是西洋的石雕技藝,這是離經叛道、數典忘宗。”

  林安樂一邊繼續優化泥人的外形,一邊回應道。

  “文化、技術本來就是互相學習跟吸收,才能融合出更好的文化跟技術。”

  “因為我們發明的指南針,洋人才進一步發明了現在的導航衛星;因為我們的火藥,洋人才進一步發明了炸藥、以至于核武器;因為我們發明的活字印刷、紙張,洋人才進一步發明了更快傳播知識、信息的互聯網。”

  “我們的技術、文化領先之時,不會阻止其他國家的人來學,反而會鼓勵他們來學,所以周圍國家都用漢字,以‘小中華’自居為榮。”

  “四大發明,更是傳播世界,推動全世界的地理大發現、技術革新。”

  “而我們的技術落后之時,固步自封只會落后就要挨打;相反,師夷長技以制夷之后,我們反而變得更加強大,追趕那些所謂的發達國家,甚至超越他們。”

  林安樂眼神極為凌厲的看著畢馬尼。

  “這是千年之前、百年之前的祖宗,就已經說明的道理,你卻反而一腦子的頑固思想。”

  畢馬尼本來文化水平就不高,被林安樂這么一說,想要反駁,卻又無從下口。

  李茍利贊許的點了點頭:“沒錯,就像這制造出兵馬俑的秦國,春秋戰國之時極為落后,被中原各國稱為蠻夷。”

  “可是秦國沒有固步自封,反而向中原各國學習,吸收他們的文化跟人才,才有了商鞅改革,秦國才能一統天下。”

  林安樂跟李茍利的一番話,不僅收獲在場所有專家、教授的贊許,就連直播間那些觀眾,也是大為認可。

  【就是,要是只守著祖宗的東西,不學先進技術,我們現在也看不了直播。】

  【別說直播了,不學的話,我們現在還在森林里,看獅子老虎齜牙呢。】

  【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的子孫,只知道守著我傳下去的家業,不想著發揚光大,我覺得要罵一句不肖子孫。】

  【嘿嘿!我爺爺是小學文憑,我爸是高中文憑,我要是告訴他們祖宗之法不可變,只學他們的知識,最高不能超過高中文化,他們肯定要把我揍出生活不能自理。】

  ……

  就在眾人精彩討論的時候,林安樂終于將兵馬俑塑造完成。

  林安樂的兵馬俑,跟畢馬尼的兵馬俑,兩者放在一起,互相一對比,立即就顯示出其中的差距。

  畢馬尼的兵馬俑,由于是純手捏制的,所以多了一絲圓潤,少了一絲粗糙感。

  而相比之下,林安樂的兵馬俑,由于用上了石雕的技藝,所以多了一絲粗獷跟立體。

  “其實畢大師所謂的手捏泥塑也不對,因為真正的兵馬俑,是先制造模子,然后才能大規模生產。”

  林安樂十分坦誠的,說出自己復制不對的地方。

  “所以不管是畢大師的手捏,還是我的雕刻,其實用的都不是真正的古法,不過如果不是大規模制造,先制作模具反而浪費時間。”

  “更何況,我們這一次,不是復制兵馬俑,主要是為了給兵馬俑上色。”

  “讓大家看到,兵馬俑原本應該有的顏色。”

  “所以我制作兵馬俑的時候,并沒有完全遵循古法,但是接下來給兵馬俑上色的時候,我會完全按照古法來制作。”

  林安樂說著,開始將陸仁甲拿來的各種礦物,進行調配。

  對于用礦物來調配顏料,林安樂早就已經駕輕就熟,所以很快就將各種顏料調配完成。

  林安樂拿起這些顏料,就開始在兵馬俑上上色。

  看到這一幕,先前還是十分支持林安樂的李茍利、秦百川都皺了皺眉。

  畢馬尼更是直接開口打斷。

  “林安樂,你之前說的那些大道理,不管我認不認可,總算還有些道理。”

  “但是現在,你直接上色,那是明顯不對的。”

  “泥塑上色,那是要等泥塑完全干固之后,才能上色,你作的這些兵馬俑,水分還沒有干透,就這么直接上色?”

  “長安博物館里面,程設的所有兵馬俑,都是泥灰色的,沒有絲毫的水分。”

  l雖然被提醒了,但是林安樂還是我行我素,一邊給兵馬俑上色,一邊向秦百川問道。

  “秦教授,我想問一下,現在你們長安博物館,里面程設的兵馬俑,都是跟干燥的泥土一樣,沒有絲毫水分的嗎?”

  秦百川點了點頭:“的確是,不僅是我們長安博物館,就連兵馬俑的發掘現場,兵馬俑也是泥灰色的。”

  “這是兵馬俑的自然成色,而且如果水分太大的話,不利于兵馬俑的長久保存……”

  不等秦百川說完,林安樂反而道:“那么兵馬俑被剛剛挖掘出來的時候,是什么顏色呢?”

  秦百川下意識的回答:“我們是用最先進的技術保存,當然發掘出來是什么顏色就是顏色,絕對不會……”

  不等秦百川說完,一旁的李茍利打斷:“不對,兵馬俑的發掘工作,當年我有參與,我記得兵馬俑被挖掘出來的時候,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泥灰色。”

  “我記得當時兵馬俑被挖掘出來的,上面都有各種顏色,不過由于時隔兩千多年,所以上面的顏色、顏料,剛一被挖掘出來,就直接氧化。”

  “上面的顏料就直接脫落了,但是露出里面的底色,也不是現在這種泥灰色。”

  李茍利說著,拿出手機。

  “我記得當時,為了保留發掘現場的所有細節,還特地用當時,極為珍貴的彩色照片拍攝了下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