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彗星十來天的時候,王齊已經拿到它的撞擊預期。

  隨著時間推移,星象師們的計算也經過幾輪修正,撞擊可能98.8%,撞擊點位于鳳凰城半徑一千公里內的可能為69%。

  王齊不是專業人士,不知道后面這個幾率怎么算出來的,也不太相信他們掌握著足夠系統化的天文學知識,但總之只能相信。

  全員跑路的可能不大,因為星象師算不出具體碰撞點,大規模遷徙的速度快不起來,說不定就剛好跑到撞擊點呢。而且囤積物資和整體遷徙存在矛盾,沒有物資就算逃過第一波沖擊也沒辦法混。

  寧愿信任漆黑之地的這些火成巖小山和北面火山群能頂住大部分沖擊波。

  希望彗星主體的個頭不要太大吧。

  天體撞擊最怕的一種情況是前端已經觸地,尾端還在大氣層外,這樣的撞擊一般都會接近第一宇宙速度,根據質能方程可知,速度大30%,單位重量制造的能量就要多出近70%。

  總之能做的就是躲到地下,然后聽天由命。

  但該做的事仍然要做。

  比如魔法道具店法師承接的王城防護陣業務,有必要加快推進一下。

  關于這個項目,中途出現過一些意外情況,比如阿爾法型氧化鋁的制作異常順利。

  王齊知道1300度以上能把任何形態的氧化鋁轉化成阿爾法型晶體,這是所有晶體形態中最穩定的狀態。

  不過其中是存在一些困難的。

  例如水合氧化鋁脫水后是粉劑,而粉劑本身是不利于熱傳導的,這就會使得氧化鋁結晶主要以小范圍燒結為主……說人話就是單晶體應該在微米級,即便呈現出宏觀可視多晶狀態,也不至于形成整塊。

  如果非要制作大號晶體,需要把氧化鋁加熱到熔點以上,既2054度。

  這樣的溫度現有條件根本做不到,鐵廠一號爐的最大爐溫只有約1600度。

  聽起來很高,其實一點不奇怪,因為農業時代使用風箱的冶鐵作坊,爐心溫度就能達到1300度以上,何況是使用坩堝的動力熱風高爐型態。

  有了煤和焦煤之后,利用一號爐的坩堝制型,實際可以達到更高溫度,但造爐子的材料本身受不了。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就是在1600度以下的溫度下,只是不停嘗試延長燒結時間,就成功燒出了幾十公斤的阿爾法氧化鋁晶體。

  這種情況已經完全超出王齊的知識體系了,只能猜想是這個世界微觀尺度的規則有些差異,至于到底是什么,可能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細微變化,也可能是別的。反正搞不懂的全歸類到量子力學里準沒錯,或許魔力的存在狀態也于此有關。

  接下來專門給燒制氧化鋁建造的爐子弄出來,沒半個月就燒出來三百多公斤的巨型氧化鋁晶體。

  為解決溫度困境,氧化鋁爐內壁使用了瓷土涂層,等于預熱完里面就是瓷的,雖然沒有辦法精確測量,只透過目測和鐵對照,極限爐溫能接近1800度,如果不是陶瓷的高溫性能好,一般熔點兩千來度的物體在這個溫度下也軟了。

  燒出三百公斤氧化鋁的也是這個爐子。

  送去項目組之前,還專門搬到宮殿里給王齊看過。

  不得不說,靠一雙肉眼,屁也看不懂,只能從外觀形狀分辨不是單晶體。

  要不是彗星在頭頂壓著,王齊非得想辦法弄到鎢,整出能把氧化鋁燒到熔點的爐子來,看看那種情況下能做出多大的晶體。

  這顆三百多公斤的氧化鋁作為王城防護魔法陣的核心,應該有點用。

  但就算能弄好,也來不及充能,在彗星沖擊下保住王庭樹還是要靠之前四十來公斤的寶石。

  王齊也對進度重點關注,到彗星已經能在夜間隔著稀薄火山灰看到時,金蝎每天都在項目組盯幾個小時,隨時回報情況。

  今天有好消息:“王,防護陣項目的一路防護模塊已經充能到可啟用的水平,道具店里的人說如果只防御單方向的沖擊,應該問題不大。”

  “應該?”這可不是好說法。

  “他們也不知道彗星掉下來是什么情況,我們的人也不會計算碰撞當量。”

  不是不會算,而是沒辦法算。

  質能方程本身很簡明,但實際沖擊結果,要視彗星的大小、密度、形狀來定,密度小的部分很容易就被大氣壓縮和摩擦升溫在落地前給搓爆了。

  空爆挺唬人,卻不厲害。

  還是以核彈為例。

  說起來好像核彈沖擊波動不動能波及幾千上萬平方公里,其實空爆為主的攻擊,在有地下掩體的情況下,要消滅一個300萬人口規模城市中八成的活人,就需要60至100顆50萬噸當量的。

  這一波炸完,甚至還有三成以上的地表建筑能保持基本功能!當然里面應該沒活人了。

  核彈殺人是通過光、熱效應,核爆光足以穿透一定厚度的墻體把人的皮膚烤融化,沖擊波的效果在大量建筑遮蔽時甚至不如光殺傷,爆炸瞬間輻射和核塵埃引起的放射病都是后續的事了。

  彗星撞擊也是差不多的,實際真正有效的,只有低空爆炸的大個頭天體和直接觸地爆炸,其余什么距離地面十五公里、二十公里就爆炸的玩意,只要不在爆點正下方,找個掩體基本沒啥大事。

  總之天體碰撞的當量計算是個很復雜的綜合科學,尤其彗星這種石頭和冰的混合物,沒有常年的近距離追蹤調查甚至取樣,即使有整套理論也沒辦法算出當量來。

  王齊得到魔法陣的消息,不再追問,還是得靠自己。

  喊來衛戍部隊的兩位將軍,讓他們去協調王城人員避難。

  王城下方有巨大的地下場所,不計算城墻下方,從王庭樹地下五十米往下推,大大小小的平地總計面積十萬平米,幾個大層的高度足夠開出兩到三層樓,理論上好像可以裝進十幾萬人,畢竟一個人躺著有零點幾平米就夠了。

  實際連理論都過不去,因為通風問題。

  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在地表借助風力會比較均勻的分布在下層空氣里,然而在地下封閉空間會出現典型沉積,哪怕是防空洞,人堆多了躺地上的也更容易死,何況是幾百米深度的超級井。

  王齊想了很多辦法,包括王庭樹自己吸收一部分碳,再利用一種特殊的生物管道,通過一層層活動瓣膜把空氣壓到最下層,但作用都很有限。

  碳匯集的部分,一般植物上是葉子來做,而地下避難所則是王庭樹的根系。雖然它是神器,還是要講基本規則,樹吸收碳的目的是為了合成以淀粉為主的各種資源,合成的過程需要光做能量源。

  地下沒有光,把葉子以壁紙的形態強行生長在里面,反而還要排碳(呼吸作用)。

  有想過利用地熱代替光,不過王齊的學識就有點搞不懂了。

  現在使用的方法,是利用海蜇木的纖維導光性引入一部分光源,可它畢竟不是光纖,大部分光都在半路上被散射掉了,雖然地下看起來黑漆漆的,不過這些散射出來的光,足夠夜族以黑白視覺看清東西。

  深入三百多米抵達最下層后,再集中出來的照度,目測感受也就能到20lx。

  照度有多低呢……僅能勉強抑制樹葉壁紙的呼吸作用,就這還是王庭樹本身的器官對光的需求不那么高。

  碳匯集效果不會算,反正肯定滿足不了所有人全部塞進來。

  在王齊沒想到更好的導光纖維改進方式前,現在地下換氣主要依賴瓣膜通風系統,三百米深度,就算立刻閃現一個自帶發電部的兩千瓦電機,也沒辦法把太多新鮮空氣送下去。

  瓣膜通風采用的是壓氣法,一節節給氣腔增壓,打開下方瓣膜平衡兩節間的氣壓,只要最下節內的氣壓能超過最深層的氣壓,就能把氣體灌進去。

  這套系統形成的內外氣壓差,能讓地下成為正壓空間,在入口處會有十分微弱的風往外涌。

  但壓氣對植物來說還是太困難了,折騰地下部分開始經過幾次功能微調升級,仍然不能滿足全員避難。

  王齊有考慮過利用蒸汽機帶動風輪的形式灌氣,問題是蒸汽機本身就要燒燃料消耗氧氣,只能設在地表,大家都去避難,在地表燒蒸汽機算什么事?

  以后大概還是要求助于魔法或電力系統,現在彗星臨頭已經來不及,只能看看能不能熬過這波再說。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