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鐵騎三千我無敵 > 第194章 曲轅犁
  隨著戰事的過去,以及草原人政策的頒布,烏孫國的農戶們已然皆是知曉了,草原人入駐烏孫的消息。

  在幾個月的清剿下,烏孫的殘余勢力也盡皆被消滅殆盡。

  對于烏孫國新的主人來說,農戶們與商人一喜一憂。

  原本烏孫便是走私者的天堂,奈何這些草原蠻子根本不同于當初的烏孫國,只要他們繳納賦稅即可。

  每一個商人都被規定了一定的規模,不可逾越半步,而空余出來的市場,則是全部被拓拔部接管。

  但凡有哪個商人冒頭企圖反抗的,很快游行的鐵騎就會來覆滅他們,一點火苗都燃不起來。

  好在拓拔部盡管壓縮,卻還是留出了利潤,而且還負責運輸,也減少了他們的成本。

  這么算下來,拓拔部得來的利潤怕是全部都添到了運輸中。

  商人們不明白拓拔部如此做,到底有何意義。

  殊不知,這幾個月下來,南草原許多的必需品全部被遏制,且拓拔商隊也開始向著沙域深處鋪設開來。

  雖然并沒有經濟上的明顯收入,可在戰略意義上,卻是邁出了很大一步。

  冬天伴隨著拓拔部的戰事一去不復返,春日的來臨讓農戶們再次忙起來。

  小雨潤澤著貧瘠的土地,在朦朧的春雨中,一片土地的四周站滿了圍觀的人。

  土地周圍披甲的兵士警惕的眼神,訴說著這場春耕的不同尋常。

  拓拔離棄了周圍人搭起的傘,風風雨雨慣了,如此小的雨,站在傘中,總叫他感到不自在。

  “大汗,都準備好了,就等您的吩咐呢。”

  春耕官踩著泥濘的土地,走到拓拔離面前道。

  拓拔離聞言,抬頭望了望前面同一戰線的兩頭耕牛,開口道:

  “開始吧!”

  得令的春耕官急忙跑回地里,開始對二人下指令。

  隨著指令安排下去,周圍人的目光全都匯聚在了兩頭牛身上。

  細雨拍打在牛角上,隨著身后農戶的催促,兩頭牛便開始哼哧哼哧的向前耕去。

  左邊的牛由兩人操控,采用的是長直轅犁,也是當今普遍使用的耕犁,頗損耗人力。

  盡管有細雨的潤澤,土地稍許松動,卻還是需要人死死的按壓著前進。

  就在左邊累死累活的前進時,右邊的牛已與它拉開了相當一段的距離。

  而且犁上只有一人操控,牛也并不像左邊的仁兄一般,被人壓的的抬不起牛角。

  吭哧吭哧的兩頭牛在密集的人群注視下,各自犁完了一分地。

  顯然,右邊的更加省力,速度自然就提了上去。

  在眾人議論紛紛的嘈雜聲中,農耕官走到地里檢驗,而后抑制不住驚喜地向著拓拔離的方向喊道:

  “大汗,右邊犁的更深!”

  拓拔離雖早有預料,卻還是松了口氣。

  此言一出,周遭的人共同歡呼起來。

  他們基本是拓拔離選拔出各地的保長,農事是他們主要負責的方面,而且原本的身份均是農戶,自是對種地有著深深的理解。

  犁的深,犁的快,對于農作物的長勢和種植,皆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牛身上的耕犁被卸下來,引得周遭人一齊聚在一起端詳起來。

  在剛才的實踐中,它比原先農戶們普遍使用的直犁更加效率高的原因,便是因為其彎曲的犁身,轉頭更加靈活,起土更加省力,而且犁的更深。

  如此一來,原本小塊的荒地,也可用此犁進行深耕,大大增加了耕地的面積。

  其次增加了犁評和犁箭。

  推進犁評,犁箭向上,犁的土地便淺。

  推進犁評,犁箭向下,犁的土地便深。

  如此有機的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和淺耕的不同要求,更加符合精耕細作。

  拓拔離眼見調試的曲轅犁基本符合要求,便下令道:

  “做出此犁的工匠賜他一坰地,派各地保長量產,務必在今年的春耕中普及開來。”

  周圍人記下后,急忙去安排。

  雖然拓拔離并不知曉曲轅犁的制作步驟,可是他可以提供靈感。

  而有著豐富制作經驗和耕地經驗的農匠們,在資金充足的摸索下,自是能造出拓拔離心中所想產物的七七八八。

  按照歷史的曲轅犁,他眼前所造并不算精美,甚至連減小阻力的犁壁都沒有。

  不過雖然是仿制品,已然能夠滿足促進生產力發展,促生更多耕地的要求。

  而且在實踐中應用時再不斷改進,拓拔離相信,自己最終一定會得到比歷史上更完美的產物。

  故而為了滋生這個時代的創新意識,除卻對于創新的鼓勵外,拓拔離身邊有專人負責記錄他的靈感。

  而后再通過工匠之手制造,在他一次次的否決后,最終造出真正有用的東西,這樣的工匠,也可獲得豐厚的獎賞。

  隨著眼前耕犁演示完畢,拓拔離也在眾人的簇擁下折身向著城里返回。

  由于拓拔離不撐傘,底下的人自是一起陪同他在雨中行進。

  “選種,繁種和防雜保純的各項事宜,一定要嚴密安排下去,叫農戶官們將農民們提的有效建議都鞭策在案,供各地傳閱。”

  中華民族的結晶何其廣闊,奈何人皆重視經驗卻忽視了總結,只有深入人心的東西才可源遠流長,而許多好東西都堙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拓拔離自是要彌補這一大漏洞,只有系統的將經驗變成知識,才可利于普及和傳閱,受眾才會更廣。

  當然,如此一來,他收到的糧食才更多。

  拓拔離左右記錄官聞言,急忙從懷中取出冊子登記,絲毫不敢怠慢。

  雖然他們均是從沙域選拔的官員,在農業上,卻是與拓拔離相差甚遠。

  統治者重視糧食生產,這無可厚非。

  可就連肥要放一放肥效才更好,這種只有經歷過才能得出結論的話,從拓拔離嘴中說出,就顯得相當違和。

  先不說拓拔離是草原人,單是以他的身份,就絕對不會有親自種地的可能。

  奈何他這幾個月以來的安排,卻是比農戶更加明白種地的精髓。

  不過如此一來,倒讓拓拔離的名聲更加顯赫,農戶們也第一次感到了來自統治階級對他們的關心。

  而拓拔離草原人的異族身份,也在他帶來的利益前,徹底消失。

  隨著漢族身份牌的分發,烏孫國也正式成了拓拔部的糧倉和錢袋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