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 第349章 較少內耗,爭取新機會
  風險已經悄然接近,不處理好,自己的優勢將被他人取代。

  對于這個問題王宏宇早有考慮,此時跟蔡復一討論更是找到知己。

  “風險是挑戰也是機會,借著過去這些商品收入較低的階段,正好扭轉局勢去開發更多產業。”

  這樣問題就很簡單了,打仗的這段時間,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契機。

  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

  廣東的糧食首先就夠吃,然后還能從東南亞進口大量糧食,所以可以規模化搞經濟作物發展食品工業。

  可大面積種植甘蔗,發展規模龐大的蔗糖產業。迅速占據世界糖產業頂端,發力整個食品制造業。

  晚明的廣東本就有小規模的甘蔗種植和蔗糖產業,現在有基礎、有糧食,不怕搞砸。

  廣西也可以隨后跟進,發展出強大的甘蔗產業和制糖業。畢竟后世的廣西,就是全國最大糖產業基地。

  以蔗糖為基礎,可以發展果干、水果罐頭、甜味飲料這三個巨額利潤的食品加工產業。

  再加上開封已經布局的大蒜、芝麻、花生醬料產業,以及可以衍生出肉類罐頭產業,華夏徹底走在世界食品產業的前面。

  王宏宇給蔡復一言簡意賅地分析,一下子就能讓人聽懂。

  蔡復一想了想:“還真可以,記得濠鏡澳就有專門買糖,那些洋人很喜歡吃甜的。”

  王宏宇笑了笑:“是的,他們咸肉吃多了,就特別饞甜味。以后可以發明出幾個甜口肉菜,中餐會特別受歡迎。”

  鍋包肉、溜肉段、咕咾肉、左宗棠雞,這幾個菜是老外普遍喜歡甜味肉菜,自己也恰恰知道什么味道、大概怎么做。

  食品產業的銷售對象,也比之前的茶葉、陶瓷要更廣闊一些。歐洲打仗也需要、海運的海員也需要罐頭,其他窮苦地區對于糖也有需求。

  這個產業是能長期發展下去,并且隨著自己在餐飲上的整體規劃,未來主導世界口味,那么自己的食品產業將不可替代。

  迅速搞出規模化的紡織業和食品產業,還是產業升級第一階段。

  第二價段又分兩步走。

  王宏宇肯定要讓安南和東南亞經濟,變成華夏經濟的組成。

  那時候就跟湖廣熟、天下足一樣,東南亞熟、天下足。

  這樣的產業格局,才能讓江南的經濟作物和手工業發展。同樣,華南要抓住機遇快速崛起,這就是最快的方式。

  蔡復一認真聆聽,感覺非常震撼。

  “定遠侯,我聽了以后感覺和您寫的《生產論:序》有很強的聯系,就像是序言里展開分析了原理和過程,這是不是新寫的部分。”

  “哈哈哈,還是先生知我~”王宏宇正想說這個呢。

  他繼續道:“《生產論:第一卷》講述了生產的歷史、生產關系的發展過程,同樣指明了產業發展趨勢。對于物質變成產品、產品變成商品,進行原理上的分析。當然可以用于產業的前瞻和規劃。”

  “原來如此,產業按照市場自己發展,那就是缺乏前瞻和規劃,但是懂得了這一切,視角就不一樣了。”蔡復一發現了研究經濟和產業的妙趣和用途。

  “沒錯,指明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及不同生產關系帶來的社會矛盾與變化。”

  “后一半是?”

  “是《生產論:第二卷》的內容。”

  “老夫期待著,相信我大明能在侯爵的指引下,實現更多的成就。那剛才討論了產業,要我這邊怎么做呢?”

  王宏宇當然規劃好了:“大面積紡織、制糖與食品產業,絕非一家一戶可做,所以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就像在鄖陽一樣?”蔡復一當然知道王宏宇在鄖陽,是調動建設軍屯的整體力量,以及社會中的商人和工匠,整體推動火器、木材、家具產業。

  “對,廣東也要搞一種集體力量,官府主導、工匠、商人與開明士大夫參與,集中所有可用力量,最快速度崛起。”

  蔡復一想了想,談論好以后,覺得事不宜遲這就動身。

  他根據王宏宇列下的條款組建大明版“十三行”。

  十三行為股份公司,股東組成及股份分派如下:

  官府占一半股份,商人占四分之一,雇傭一批優秀船長、海員、工匠也占四分之一股份。這是大明第一個股份公司。

  其中官方的那一半,也是三三三制,即廣東官府三分之一、王宏宇的建設軍屯三分之一、皇家占三分之一。

  此十三行,產業和貿易上也不同于清朝十三行,行規方面公私利益界劃,華夷商民一視同仁,他處或他省商人來省與夷商交易時,本行應與之協訂貨價,貨價即經協議議妥貼之后,貨物應力求道地,有以劣貨欺瞞夷商者,應受處罰。

  此外還有十三行對瓷器、絲綢、茶葉要限量售賣販賣,不得破壞已經形成的格局。

  鼓勵開發新市場,而不是內部卷起來。

  部分奢侈品和昂貴產品則享有國家對外貿易特權,另外所有進出口軍事設備商貨都要經十三行買賣。這是天啟皇帝的特別規定的,這樣就減少了軍閥的產生幾率。

  凡國家采購項目十三行有義務全力支持,不得從中牟利,只能得到國家政策的優待。

  產業也按照規劃而不是只追逐利潤。例如:投資發展紡織和食品產業、發展貿易船隊跑運輸。但是只做很有限的茶葉生意,陶瓷貿易也盡量壓低。

  這樣福建、江西方向的茶葉、陶瓷受到沖擊會很少。減少廣東與福建產業、海商方面的內部競爭。

  十三行既要形成可以對尼德蘭東印度公司對抗的規模和實力,又要不影響傳統的瓷器、絲綢、茶葉的外貿格局。

  固然不主推茶葉、陶瓷,一開始賺得不是最大化,但是積累的甘蔗、水果乃至整個食品產業,與福建、江西的陶瓷、茶葉形成錯位,最后兩邊都有的賺,而不是廣東、福建商人你爭我奪。

  這是良性發展,最大程度減少內部消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