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頑賊 > 第二百四十一章 鄰居
  雄壯的健馬在河谷積雪中奔馳,劉承宗在馬背上提著短鳥銃,高聲大笑。

  十余名護兵驅趕著成群的巨大盤羊,在河谷亂竄。

  盤羊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綿羊,攀爬能力相對較差,所以逃跑時不愿往懸崖峭壁上竄。

  它們在冬季發情,為了搞對象,成群結隊出現在河湟谷地,經過短暫而劇烈的運動,幾聲銃響過后,河谷里重歸平靜。

  “哎,色字頭上一把刀。”

  劉承宗勒住戰馬,看著跑不動的盤羊重重摔倒在雪地里,被護兵套上繩索慢慢拖走。

  等待它們最終的命運,是與秋蘿卜一道,出現在獅子軍年夜飯的餐桌上,成為冬季暖身的絕佳湯品。

  他揚著銃對兄長笑道:“哥,怎么樣?”

  劉承祖策馬站在身旁,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手上同樣提著火槍,點頭道:“馬跑得慢了點,但這東西很方便。”

  他們兩人都換了坐騎,騎著河曲來的大馬,這里的河曲馬有唐馬的血統,體型強壯矯健,依然帶有那個富足時代的影子。

  不論在爛泥灘還是高原上,都如履平地行走自如,載重比他們的戰馬更大,力量很強、速度中等、耐力稍差。

  就算他們的炮再重一些,單套馬也能拖得動。

  至于火槍,劉承宗拿的是一桿改裝過的輕鳥銃,藥池增加了擋風的黃銅蓋,射擊前放慢速度、板開蓋子、扣動扳機,以免馬背顛簸把引藥吹跑。

  整個動作必須平穩、連貫、快速且精確,不過這事對劉承宗來說不難。

  而劉承祖手上拿的,是一支有二尺銃管的燧發長管手銃。

  制作新鳥銃時劉承宗提過一嘴,師成我就給他做了個小玩具。

  湊著今天有時間打獵,就讓兄長劉承祖拿著玩玩。

  劉承祖拿著手銃看了看,笑道:“這東西平時玩玩還行,拿著打仗可不方便。”

  劉承宗點點頭道:“可以小規模裝備,有短處,但也有其長處。”

  這種燧發銃機,制作上比火繩銃機麻煩一點,彈簧倒不是大問題,能做交股剪刀的匠人都能做簧片。

  燧發與火繩,只在銃機上有區別,銃管與彈藥沒有變化,威力射程一模一樣,對這個時代的手工業來說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優勢是沒明火、不怕風、沒火繩,有瞬間擊發的可能,隊伍能排得更加密集。

  劣勢是比之火繩銃機,費工事、發火率低、精準度差、可靠性低。

  發火率低是可以改良的,但改良程度有限。

  火繩的發火機制,是扣動扳機,讓燃燒的火繩落在倒有引藥的藥池內,引藥燃燒,通過火門引燃銃管內的火藥,進行發射。

  燧發的發火機制,是通過簧片蓄力,利用擊錘燧石撞擊產生火花,使火花點燃引藥池,進行發射。

  擊錘的力量小,發火率低;擊錘的力量大,銃身震動會使精準度差。

  而可靠性差,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其零部件比之火繩銃更多、更復雜,且受力更大,更容易損壞。

  另一方面則在密集隊列使用過程中,發火率低帶來的意外。

  火繩銃手只要確保火繩落在藥池里,而藥池里的引藥沒被吹跑,基本上就能確保擊發。

  燧發銃手的擊錘砸落,未必就能確保擊發,一個人使用時發沒發射很容易看出來,但一排燧發銃手在列陣戰斗中,齊射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誤判,向銃管內重復裝填彈藥,導致炸膛。

  在使用火器的態度上,劉家兄弟倆驚人的相似。

  他們都非常愿意在戰斗之外的任何時候使用火器,但在戰斗之中,兩人都更加信賴弓箭。

  劉承祖把火銃還回來,問道:“小規模裝備,多小?”

  “四五百?它比師成我早前做的佛狼機手銃更容易制作,同樣適合馬兵使用。”

  劉承宗說著搖頭笑了:“練一個騎射好手要三五年,但一個人在馬背上熟練用這個,只需要三五個月,而做兩支這個,只需要三十個工。”

  制作鳥銃最難的地方在于把銃管鉆光、鉆直,精良耐用,這也是最耗費工時的地方。

  相較四尺長管只有一半的手銃,顯著縮短了制作時間。

  “但那三五年,是他們在家自己能練的三五年,而這三五個月,則是在你的練兵營里練三五個月。”

  劉承祖補充道:“這中間的花費,又是多少呢?”

  訓練成本,是比器械更大的支出,所以盡管燧發銃的成本比火繩高了那么兩三分銀子,但在劉承宗眼中是能直接忽略不計的。

  一桿銃的成本,便宜的六七錢、貴也不過一兩多不到二兩銀子。

  這點錢只夠養兵一倆月。

  劉承宗揚著臉笑道:“所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們人少嘛,有能耐在家練三五年騎射本領的好漢,這周圍能找到多少呢?”

  “使用火器是大趨勢,時代變了。”

  伴著劉承宗開口說話,呼吸在空氣中凝成白霧,他把火槍塞回馬鞍旁的皮套里,戴上厚實的手套,望向遠方的雪山。

  “十年如一日磨練出的技藝,在戰場上興許還沒進弓箭射程范圍就被一炮打死,上萬精銳之師就能包打天下的舊時代,已經越來越遠了。”

  劉承祖深以為然,其實他們并沒有完全生在那個時代。

  從他們上戰場起,戰爭的規則早就冷熱結合了,但對從前的他們來說,面對北虜,技藝精湛的戰士依然所向無敵。

  只是看見河曲馬,難免想起具裝甲騎馳騁戰場的時代。

  劉承祖的臉頰被凍得通紅,相對獅子軍駐扎在外,西寧衛是個更好的地方,他裹緊了裘袍,二人踱馬向避風處走去,路上抽抽鼻子問道:“你真打算給北虜賣刀?”

  河谷不知廢棄多少年的殘桓斷壁旁,護兵升起篝火,兄弟二人栓了戰馬,劉承宗拾起幾塊潮濕木塊放到篝火旁邊,問道:“大去找你了?”

  崇禎三年的整個臘月,獅子軍的頭目們都在商議設廠開市的事。

  設廠不是大事,他們有西北最好的技術,手工制造這個時代所有東西,都沒有技術門檻。

  能限制他們的只有高級匠師數量不多,及原材料不足。

  所以他們設什么廠,取決于青海土達能給他們提供什么原材料。

  如今敲定的有織造、軍器、百工三局。

  其中軍器局自然是制作兵器的,織造局管做服裝、白帕、毛毯等織工。

  百工局在劉承宗的設想中,是主要用于對蒙貿易的機構,雇傭西寧、土司的工匠,接受蒙部訂單,制作生活用品。

  諸如農具、首飾等技術含量不太高的需要,都由百工局來完成。

  唯一能引起他們爭論的只有一件事,鐵器。

  用鐵器封鎖蒙古,是大明的一貫國策,如今獅子軍的頭目們俱出身大明,在這一點上自然也無法免俗。

  只是形勢所迫,鐵鍋他們禁不了了,向蒙古人出售兵器,是他們爭論的關鍵。

  父親對此感到良心不安。

  “大找我了,問了火落赤八部的情況。”

  兄弟倆坐在篝火旁取暖,劉承祖摘了毛皮手套,在火堆旁烤著,轉頭道:“大擔心將來你賣出去的刀子,砍在河州百姓頭上,于心何忍?”

  “我也想過這事,但青海蒙古有刀,它禁不住。”

  劉承宗說著,抬手向遠處營地的方向指了指:“那個擺言,我跟他聊過幾次,哈密以西有個葉爾羌地方,不光能做兵甲,還有火槍。”

  “葉爾羌?”

  劉承祖咀嚼著這個挺清奇的名字:“聽名感覺挺厲害。”

  劉承宗搖搖頭:“嘉靖年,頭目是個從印度蒙兀兒過來的蒙古二串子,帶著君主一萬兵,跟哈薩克賣了君主,換了五千軍隊,攏共跟我差不多,仨瓜倆棗的人,鉆進大漠建了國。”

  北邊是衛拉特和哈薩克,東邊是大明和土默特,自己困在一片大沙漠,位置非常悲劇,環境非常惡劣。

  東邊的大明最儒雅隨和,原則上誰敢挨我,我就干誰。

  衛拉特和哈薩克天天干架,這倆都是誰在我旁邊我就干誰的狠角色。

  而當年統帥右翼三萬戶的俺答汗人狠脾氣大,旁不旁邊都不重要,是只要想干,飛也要飛過去干一架的草原霸主。

  處在這么個環境里,葉爾羌只能瑟瑟發抖,打不過別人那就只能內亂了,所以據擺言臺吉所說,葉爾羌現在的兵力還沒劉承宗多。

  劉承宗又往北指:“葉爾羌北邊是哈薩克和衛拉特,這倆才是厲害角色,更往北很遠的地方有條鄂畢河,河西有一伙羅剎國來的蠻子強盜,前朝叫斡魯思,有火槍和炮。”

  “衛拉特的準噶爾圍著個鹽湖,跟蠻子強盜打了有二十多年,所以準噶爾也有槍炮。”

  說完,他解下腰刀擺在腿上,看向兄長:“哥在西寧,知道那邊的走私吧?擺言和我說,一把這個,能換一峰駱駝或九頭牲畜。”

  兄長眼睛瞪得渾圓。

  劉承宗剛從擺言那聽來的兵甲走私貿易,簡單粗暴的價格時,心里感受和兄長差不多。

  弓和箭筒,等于牲畜三頭。

  一柄腰刀、一對腕甲或一支火銃,等于牲畜五頭。

  頭盔一頂或高級刀劍一柄,等于一峰駱駝或九頭牲畜。

  一領全套鎧甲,等于牲畜九十頭。

  前段時間擺言在青海湖南邊的另一個弟弟嫁女兒,女婿家下聘禮,按規矩臺吉嫁女兒,聘禮需要五十頭牛和一百只羊。

  后來女婿家拿出兩套扎甲,女兒就嫁過去了。

  “這中間有多大的利潤?”

  劉獅子搖搖頭道:“這事我們禁不了,即使我們不做,它也就在那,但我們的手往前伸一點,就能多控制一部分。”

  “拉攏愿跟隨我們的,組成聯軍削弱敵人,賣出一把刀的回報,足夠制作十桿銃。”

  劉承宗滿意兄長的表情,緩緩點頭道:“長此以往,我們會擁有一大批熟練匠師,獲得很大的市場,足夠多的財富,能給軍隊發餉、能通過市場回流,甚至發行我們的紙幣。”

  劉承祖前面聽得津津有味,到這滿臉嫌棄地愕然問道:“寶鈔?”

  “寶鈔的發行沒有準備銀兩,紙幣就是收據,不準備貴金屬,那就是騙人,朝廷收稅都讓納銀,卻指望百姓把寶鈔當錢花,那不是笑話嗎?”

  劉承宗笑了一聲,而后攤開手道:“我們不一樣,我們有白銀三十萬兩,就能發三十萬兩的票據,只要市場在我們手里,信用很簡單,我們的市場只收票據。”

  “青海地廣人稀,攜帶白銀不安全,但票據容易攜帶,可以建立貨棧收購材料,甚至以后……”

  劉承宗瞇起眼睛嘿嘿笑出聲來:“我可以印五萬票子,找五萬個蒙古兵幫我打一場仗。”

  劉承祖聞言笑得前俯后仰,冷風一灌又趕忙裹緊裘袍:“我信他們會為票子給你打一場仗,但我不信你能找到五萬個蒙古兵。”

  “就是這么個意思,大概理解就行了。”

  劉承宗也跟著笑,笑過之后擺擺手道:“只賣兵器,并不能杜絕他們搶我們,所以免不了打仗,但如果我們日用品賣遍青海,所有人都會聽我們的。”

  劉承祖臉上的表情很復雜,非常疑惑。

  他不明白弟弟為何這么熱衷于控制蒙古人,他問道:“你打算,用蒙古人打大明?造反說到底是自家人鬧別扭的事,把鄰居拉進來,不行吧?”

  劉承宗對兄長這個說法很感興趣,笑道:“推翻大明,當然是我們自家的事,但這個安心放牧的鄰居,正被東邊那個不安分的鄰居收買,記不記得陳欽岱說的那個岱青,漠北蒙古。”

  “漠南有一批蒙古人已經投靠后金的黃臺吉了,自家的事,輪不著他吧?”

  劉承宗肅容道:“退一步說,不能讓倆鄰居合起伙來對付我們,所以貿易,各取所需。”

  劉承祖聽見弦外之音,問道:“進一步呢?”

  “進一步?”

  劉承宗道:“這鄰居當過咱的東家,他們成了破落戶,我們為啥不能當他們的東家?”

  說罷,他轉頭望向劉承祖,道:“哥,有沒有給我找個蒙古嫂子的打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