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玄妙大唐 > 第四百二十一章 新廟
  修真集市里的人,對于出入口處的后土廟,都沒有太多的留戀。

  他們甚至不太在意老廟被拆毀這件事,頂多就是埋怨一下,如今沒有了后廟后院院墻的遮擋,他們進出集市麻煩了許多,總要提防會被凡人撞見。

  可對于老廟前殿里供奉的神像,他們幾乎就沒有關注過。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最關鍵的一點是,從修真集市存在的那一天開始,老廟里的神像就沒有出現過任何神跡,好象那位神靈對有人在自己的地盤上搞鬼毫不在乎一般——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祂在乎卻無能為力。真仙觀帶頭輕慢神明,依附真仙觀轄下這處集市的修士們,又能對后土廟里供奉的神明有多少敬意呢?

  老廟中所有介紹后土娘娘事跡來歷的記錄都消失了,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石碑也都被銷毀殆盡,原本廟門口處的碑還是后來才重新刻的。從廟里來來往往的修仙者就把后土娘娘當成了不起眼的野神,自認為超凡脫俗,不用將這樣的小神放在眼里了。

  附近的鄉民還會因為到后院井中取水,順道給前殿的神像上一炷香,給家人祈祈福,過路的修仙者們只會將整座老廟都視作修真集市出入口的附屬建筑,覺得它只是起到一種掩護作用的。

  李儷君之前曾經清理過神像,上供上香火,有路過的修行者分明看到了前殿的變化,卻還是不放在心上。他們以為這是附近鄉民做的,心里還嘲笑凡人不識真神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儷君拉著長兄李儉讓,借著為宗室長輩與仇人小楊氏彌補罪孽的理由,清理廢墟,移地重建,甚至是在原本的地皮上建起一座茶亭,都沒有引來任何人的懷疑。

  修真集市里來來往往的人提起此事,頂多就是抱怨一句茶亭不如廟宇方便掩護人進出,跑去跟靈光谷的舊人們說,讓他們勸關真人把這塊地買下來,建個私宅也好,蓋個道觀也行,起碼要給大家伙兒提供一點方便,別讓所有人進進出出都要冒著被凡人撞見的風險。

  關真人怎么可能買地?他有錢也只會用在養活自己的舊同門上,才不會為了真仙觀花這個心思呢!

  反正有財主建了茶亭,這就足夠了。若嫌白日里會有凡人在此駐足,修士進出不方便,那就等到晚上再來。修真集市又不會跑,更不愁沒人光顧,關真人才不理會那些閑言碎語呢!

  李儷君對于關真人的態度十分滿意。既然沒人在意她把神像搬走了,那她就可以放心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秋香有些好奇地問她:「小娘子,您要重建這座廟,打算在哪兒建呢?是在太平峪,還是嵯峨山?」

  無論是太平峪還是嵯峨山,都不在李儷君的選擇清單上。她早前就跟李儉讓說過,會在鄠縣范圍內重建后土廟,讓此縣百姓仍舊可以向后土娘娘上香。

  她最后選擇的地點,是在鄠縣縣城以北不過二三里遠的路邊,乍看是個距離所有村鎮都有一定距離的偏僻地界,事實上,到了趕集趁墟的日子,附近十里八鄉的百姓都要經過廟前這條路。離此不遠的河邊,還有一個渡口。倘若有人不能趕在日落城門關閉前進入鄠縣縣城,那就只能去附近的村落借宿了,那也同樣要經過新廟址這條路。

  保守一點估計,每年新廟前這條路上經過的人車馬,至少也有十萬人次。這十萬人里只要有百分之一愿意進廟上個香,廟中的香火都會比早前在老廟時興盛好幾倍。

  這地方不算人煙繁茂,又不是良田,所以地價挺便宜的。李儷君索性讓呂嬤嬤出面,將周邊上百畝地都給買了下來。建廟的匠人也找陳家用慣的,技術可靠又嘴緊,速度還挺快。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新廟就建好了。

  如今的新廟不再是小小的兩進小院了,而是兩進三路的大院子。中路仍舊承襲原

  本后土廟的格局,就連里頭的梁柱和修飾,也盡可能沿用老廟的設計,材料也選擇了同一種,最后還把老廟里供奉的神像重新清理過,上了彩泥,換上新衣,再十分鄭重地安放回前殿正堂中。

  供桌、香爐等等,都是舊物清理翻新后,繼續用上了。

  中路的后院同樣打了一口井,井旁種了樹,樹下放了塊大石頭。看起來就象是老廟那邊的格局。只不過,這塊大石頭并非通向什么集市空間的出入口,就是純粹從山里拉出來后未能用到建筑上的廢石罷了。

  東路的兩進小院,前院開了個半開放式的茶亭,后院則是住宅。李儷君請李儉讓出面,跟附近的村子打了聲招呼,把一對無兒無女家境貧困的老夫婦請過來住下,那老頭子就做了廟祝,負責四時供奉,老太太負責打掃做飯。李儉讓與李儷君兄妹每季度都會打發人送錢糧過來,供給二老日常所需,而他們也可以利用茶亭賺點零花,補貼一下生活。

  如此一來,新廟的清潔工作就有人負責了,后土娘娘平日里的香火花果供奉,也有人操心,也不會有什么亂七八糟的人跑過來,借了人家的地盤打造什么商業集市了。

  新廟西路也是個兩進的院子,前院開辟了兩畦菜地,檐下有土灶,擺了些柴火,后院有三間大屋,里頭是大通鋪,鋪了些席子。倘若有人因為進不了城,又找不到落腳的客店,這里便可以充作一個臨時的廉價逆旅,供人過夜。過夜費不過是三五文錢,實在囊中羞澀的,幫忙做些活,砍幾捆柴來抵扣,也是可以的。若能有所收入,那也是給廟祝兩口子的補貼。

  等老夫婦倆去世,附近的村子會再送別的老人過來接任廟祝一職,把這座廟的日常維護工作,視作村中孤老的養老福利。不過,附近另一個村子的村長已經開始考慮,將自家村子里的孤兒送到廟里來,請老廟祝夫婦代為撫養了。這么大一座廟,不能光養老,還可以養小的嘛。

  新廟空房間不少,柴火充足,糧食蔬菜也不缺,周邊的田地還可以佃給鄉民,別說一對老夫婦,再多養幾個孩子也是夠的。

  李儷君懶得理會附近村落的小心思,她只是專心去布置好新后土廟的正殿。新牌匾讓李儉讓去想法子,找個名家題字,而廟里新添加的石碑,則刻上了她親自寫的文章,介紹后土娘娘的來歷、神名、神職與相關傳說,免得來往鄉民進門后,弄不清楚自己要拜的是什么神。

  她特地親自寫了一篇四駢八驪的文章,文采說不上非常好,卻也四平八穩、清晰明了的說清了這座廟原本的位置、舊廟被拆的原因以及新廟重建的出資人身份。兩位宗室老王爺找不到小楊氏就發脾氣拆廟,她簡單歸納為「貴人尋美而不得,憤而拆廟」,直接把那兩家王府的臉面給扒下來了。

  只是他們如今都顧不上了。因為兩位老王爺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太極宮,他們的兒孫正吵著要圣人給一個交代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