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一世驍雄 > 第一百三十七章靈壽之戰(一)
  燕軍退兵后,傅懋修并沒有急著返回恒州,而是直接去了幽州。

  隨后從幽州調了一千騎軍南下恒州,而這一千騎軍,隸屬于靜塞軍,又名“幽州突騎”。是大晉舉國之力打造的一直具裝甲騎,也就是人馬具甲的重裝騎軍。

  按照大晉的軍制,一軍一萬兩千正軍,而靜塞軍只有三千正軍,但輔兵數目卻都是一樣的六千人。

  這也是大晉唯一一支全軍都是重裝騎兵的特殊存在,皆選取善于騎射的河北健兒為軍卒,可謂精銳當中的精銳。

  這樣一只耗費頗具的重裝甲騎,不是放在上京拱衛京城,也不是屯駐在河西、河東、朔方、隴右這西軍四鎮,而是屯駐在幽州,在燕山天險后面,目的也不言而喻。

  哪怕是易州連丟兩縣的時候,耿忠國都沒動用這支騎軍,而是讓這支騎軍一直在幽州城內枕戈待旦,嚴密監視北方動向。

  如今,英國公單騎退燕軍,來自北方的壓力沒有了,自然也可讓這支威震北疆的精銳騎軍出幽州熘熘馬。

  傅懋修帶著數百親衛,一千靜塞軍鐵騎趕到易州的時候,丟失的兩縣已經收復。

  南面由副元帥程錦堂率領的平叛大軍已經將叛軍從房上、石邑驅趕到了靈壽,兩軍對峙,一觸即發。隨后這位行軍大元帥沒有前往靈壽與大軍匯合,而是停在易州,將一千騎軍調去靈壽大營聽候調遣。

  叛軍至今仍然有數萬之眾,倚靈壽城下,在城東扎營。

  進了叛軍營寨,隨處可見都法壇、佛龕,而且到處都是說法的沙門弟子。

  說的無非便是今世修業,承受惡果,來世享受福報的那套,還有什么六道輪回的勞什子玩意兒。

  這也是為什么道門式微的原因之一,因為道家學說只修今世,不講輪回。

  對于修成正果,還是享受來世,大多數人選擇了下輩子投個好胎,原因自然是大部分人這輩子都一眼能看到頭了,也就下輩子還有點指望了。

  甚至有些信徒,恨不得立馬就死了好趕緊入輪回投個好胎...

  中軍大帳周圍是數百身披甲胃的僧兵,都是身體強壯膀大腰圓的河北健兒,只不過一個個的腦子可能是都不太好,不然也不能來干這個...

  大帳中,一群叛軍首領都坐著在椅子上,其中多以僧將居多,還有一些則是豪強出身。

  中間的榻上坐著灰布僧袍的“大乘法尊”惠慶,他的左邊是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難王劉伯歸,右手則是一個白衣僧人和一個中年文士。

  對于這兩人的身份,一眾義軍首領包括劉伯歸在內,都只知道這白衣僧人是西域佛門圣地派來輔左法尊,而那位劉先生則是燕王大護法拍來的軍師。

  而這兩位也確實有些本事,在拒馬河的時候,這位劉先生就說要不計代價的勐攻,三日之內如果打不過拒馬河,后面士卒松懈就是一個月也打不過去,而且朝廷大軍一月之內肯定會趕來。

  ….事實上,第三日的時候義軍全力勐攻,與易州軍大戰至黃昏,劉先生就勸法尊孤注一擲,但眾人面對部眾傷亡都哀求不已,最后惠慶為了安撫眾人也只能撤兵。

  結果后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義軍再無戰心,很難動搖易州守軍的防線。

  現在一群人都被困在靈壽,西邊就是太行山,已經無路可退了。

  甚至這幾日因為斷糧,眾軍士氣低沉,已經有不少人偷偷脫離義軍,或是投降官府,或是直接去鉆山...當然這些也有逃跑的人被抓回來,然后做了軍糧...

  而大部分“義軍”或者說教眾,還是堅信法尊的話,失敗只是暫時的,地上佛國終會到來。

  但是這話忽悠那些底層義軍還行,這些首領們的還是比較清醒,知道現在形勢緊迫,不過三個月,官軍十余萬眾已經把各處通道封死,現在只剩下戰死或者等死兩個選擇了。

  “如今朝廷官軍已經將我們南下北上東出之路全都封死了,我義軍軍糧將近,現在唯有主動出擊,拼死一搏,才能換一條生路。至于投降?想都別想,在座的各位有一個算一個,落到朝廷手里都是都是必死無疑。若是能以弱勝強,擊敗官軍,則‘義軍’尚有活路,說不定能威震天下,引得各處響應,大業可成...”

  劉恂作為這支“義軍”的軍師,雖然是外來戶,但他的排兵布陣,以及處理各種軍務的本事,還是得到了義軍首領的認可。

  這些首領們也都在后悔,為什么當初不聽劉先生之言?非要去求法尊減緩攻勢...

  而劉恂剛才這番話,也將所有人的處境說了個清楚。拼一把,還有生機。

  不拼,等死。

  大乘法尊這時候睜開眼睛,口中也停下了默誦經文,“明日出擊,主動迎擊官軍,本尊將會親自前往陣前,激勵士氣。”

  惠慶一不是豪強,二不是官員,為什么他能鼓動這么多人跟他一起造反?自然是因為他精通佛法,深諳人心,恒州各處開壇說法,而且必講眾生平等。

  而豪強大戶也多有信佛者,為其奉上家資,以及金銀財貨,這些也都被他送于信徒和僧眾,所以即便在此情況之下,這些僧眾和信徒依然對這位大乘法尊深信不疑。

  一眾義軍首領聽到法尊要親臨陣前的消息之后,紛紛斗志昂揚,以他的威望,若是親臨陣前,定然會讓‘義軍’視死如歸,拼死一戰。

  整個軍帳中都歡呼起來“新佛出世,除去眾魔,彌勒轉生,地上佛國”。

  “新佛出世,除去眾魔,彌勒轉生,地上佛國”。

  這句已經沉寂了多日的口號,又被重新呼號起來。以至于整個大營都隨之呼喊。

  官軍大營,在大元帥北上之后負責統領大軍的副元帥程錦堂在聽到斥候回報之后,飽經風霜的臉上浮現一絲笑意,看著懸掛在旁邊的輿圖,隨后看向眾將。

  ….“叛軍應該是被要拼死一搏,朝廷大軍兵力雖眾,卻不可掉以輕心,各部回去之后都要好生休息,元帥的援軍今晚就到,養精蓄銳,明日一戰,力求畢全功于一役。”

  “諾。”

  等眾將出去之后,程錦堂才松了口氣。他只是副元帥,還是個伯爵,資歷比起大元帥英國公傅懋修,以及同為副元帥的安遠侯仇銘都遠遠不及。

  但若說是打仗,他程錦堂可是大小百余戰,算是三位元帥中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這里不得不說的是,為大元帥的傅懋修根本就沒有親自指揮過兩軍陣前作戰的經歷...

  而傅懋修在北上之前還特意跟他說,讓他抓住戰機,不必猶豫,不必等他這個大元帥回師。

  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是在讓功。

  若是他作為主將親自指揮大軍擊敗叛軍主力,這么大一件軍功都夠他晉位侯爵了。

  所以對于明日一戰,他也極為重視。若能一戰功成,他程家也能躋身大晉一流勛貴軍門之列。

  第二日,程錦堂頂盔掛甲,身披戎袍,立于巢車之上,上面的程字大旗高高飄揚。

  七萬步騎,分列成一個個方陣,最前面的四個方陣按照弩手、刀盾、長槍、弓手的順序排位,兩側各有五千騎軍掠陣,大軍穩步推進。

  而叛軍傾巢而出,足有四萬余眾,列好陣勢,向著靈壽正東官軍方向挺進。

  “居然是九軍八陣,叛軍有一位精通陣法的行家里手去。”

  程錦堂一眼就看出了叛軍的陣勢,與身旁的幕僚們說道。

  九軍八陣法,依握奇法,八陣四為正,四為奇。余奇為握奇,或總稱之。

  其主要結構是由九個小陣組成一個大陣,即八陣包一陣,如一個井字形,其中的上、左、右、下方之四個小陣稱為正陣,和中陣合成十字型,為全陣骨干,通常為依附營壘或戰車、圍柵,由大量弓弩兵構成的防衛式陣式。

  其他四角之四個小陣,稱為奇陣,可轉換及運動,通常為持各種長短兵器,由重裝步兵構成的攻擊式陣式,大陣后又各有數列輕步兵及騎兵,擔任機動部隊,主陣前行時則于前方擔任警戒。

  看到敵軍列出如此陣勢的程錦堂不禁漏出笑意,九軍八陣雖威勢驚人,但對于各軍陣之間配合要求極高,必是常年累月的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才能掌握,眼前的叛軍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又沒有戰車和大量的弓弩兵....也就擺了個樣子罷了。

  平原之上,叛軍四萬余眾,官軍七萬余眾。雙方兵力相加多達十幾萬人。

  靈壽之戰,拉開序幕。

  一世驍雄.

  高粱河車神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