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至圣先師 > 第793章 出師表!
  大唐百姓,紛紛愕然抬頭,看向天空。

  “發生了什么事?”

  “這是什么情況?為何有杜解元的聲音?”

  “杜解元又作詩了?又鎮國了?”

  “不,好像是杜解元給皇帝寫的一篇奏折?還是用【表】?”

  表,是一種特殊的文體,臣子對皇帝上表言事,最為鄭重其事。

  皇帝一打開杜預的奏折,看到才氣縱橫,光耀東方,臉色陡然大變。

  他最怕的,就是杜預把事情鬧大。

  他最喜歡看到的,是不聲不響,給杜預穿小鞋、設陷阱,將杜預陰謀害死。

  但杜預卻反其道而行之,上來就給他來一個【出師表】!

  這小子聲音還挺大,才氣縱橫,直接鎮國。整個大唐,沒有一寸土地、一個百姓聽不到出師表內容的。

  皇帝想要掩蓋,也掩蓋不下去。

  太后、范相、武士彟、武媚娘、群臣,都面面相覷,不知道杜預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皇帝氣得跳起來,要將【出師表】重新蓋上,堵住杜預的嘴,不讓他說話。

  他已經本能預感到,這【出師表】只怕對他很不利,不是什么好東西。

  太后卻淡淡道:“皇帝,杜預乃是收復長安的大功臣。就算你不想賞賜他,至少也該聽聽他這【出師表】里說的是什么內容?話,總要讓人講吧?”

  皇帝這么一愣神,杜預那充滿磁性、低沉憂郁、忠心耿耿、憂國憂民的聲音,已然響徹了整個大唐。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先帝?”

  年輕的皇帝,愕然,氣急敗壞。

  杜預區區舉人,竟然敢抬出先帝來教訓自己?

  癩蛤蟆打哈欠,你好大口氣!

  杜預在表文開筆,即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先帝壯志未酬身先死,以“你爹”口氣,爹味十足,深誡皇帝要繼承父業不可廢,以追念先帝功業的語句領起,至忠至愛之情統領了全文。

  皇帝一聽,就氣炸了。

  杜預這是代表他爹,來教訓他了?

  但這只是一個開頭。

  杜預低沉、磁性的聲音,繼續響徹大殿之上。

  “今天下十分,大唐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杜預點明天下大勢,圣元十國,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誰手;復直言“大唐疲敝”,說的很清楚直白。大唐自身條件很差,地少/將寡,民窮地荒,更遭遇安史之亂一場浩劫,損失慘重,而周圍各國群狼環伺、群雄并起,虎視眈眈,你當皇帝的自己看著辦。

  杜預這當頭棒喝,大有危在旦夕之勢,如不救亡存國,將會出現國破身亡的慘局,筆勢陡峭,崢蠑峻拔,“危急存亡之秋”幾個字,讓太后等人悚然一驚,冷汗都流淌下來了。

  太后仿佛看到大唐未來幾年、黯淡至極的國運前景——大唐本就相對衰落,實力遠不如蒸蒸日上的大秦,連大楚也打不過,有安史之亂,更國力衰落、民生凋敝,早已從王師四出、征戰八方的盛唐,變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各國覬覦、宰割。

  皇帝眼中噴火,拳頭攥緊,但一聲不吭。

  他想要反駁,也無從反駁起。

  因杜預說的,都是大實話。

  圣元十國,群雄逐鹿中,大唐已從獵人變成了獵物,從棋手變成了棋子。連帝都長安都被叛軍攻破了,說是“危急存亡之秋”,貼切無比,無人能反駁。

  皇帝和范相都張開嘴,試圖大罵杜預,但找不到反駁的點,只能閉嘴生悶氣。

  一罵一個不吱聲。

  扎心了,老鐵。

  大唐百姓聽到這里,更是破口大罵。

  “這鳥皇帝,天天在搞什么幺蛾子?”

  “大唐疲敝,危急存亡,呵呵。”

  “想當年,我大唐想打誰就打誰,天下誰敢不服?”

  “如今,連叛軍都能打入長安,若非杜解元力挽狂瀾,長安都被叛軍占了。”

  “大唐啊,吃棗藥丸。”

  杜預繼續扎皇帝的心:“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杜預語氣一緩,爹味十足,開始教訓皇帝。

  雖然形勢這么不利,雖然你皇帝這么窩囊廢,堪稱扶不起來的阿斗,但我作為臣子并沒有放棄你。

  “侍衛之臣不懈予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正是因為我這樣的忠義臣子,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對你這唐后主忠心,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還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

  如果在安史之亂前,杜預敢上這么一篇表,不用皇帝親自出馬,光是御史們就會炸了鍋,群起攻之,杜預必被罵出翔來。

  你算什么東西?敢這么大言不慚?說什么“侍衛之臣不懈予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但!

  如今朝廷之上,聽到杜預說這兩句,竟然沒有一個臣子,包括范相站出來,大罵杜預不夠格的!

  因杜預剛剛平定安史之亂,斬殺了安祿山史思明,為大唐立下不世奇勛!

  特別是他孤身一人,出使虎狼之國秦國,創造奇跡讓秦國出兵援助大唐,他無兵無將,守衛滁州、牽制擊敗叛軍主力,又孤身入關,救援潼關,再以書生意氣,帶兵平叛打回長安···

  一系列神操作,為杜預贏得了巨大的名聲,更塑造了“忠志之士”人設和“忘身于外”光輝形象——每次大戰,他都是雖千萬人吾往矣,一人單刀匹馬參戰,舍生忘死、逆轉乾坤,這樣的人如果還不算忠志之士、忘身于外,那什么人有資格呢?

  杜預以自己平安史之亂的實際行動,斬殺安史兩賊的赫赫戰功,旗幟鮮明地示范了什么叫“侍衛之臣不懈予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說白了,杜預有資格、有資本教訓皇帝,哪怕爹味十足,皇帝你也只好聽著!

  誰讓老子一直在給你擦屁股,擎天保架之功,保全了你大唐江山?

  皇帝一口老血,險些噴在地上。

  郁悶地胸臆之中,一股憤懣之氣,簡直要爆炸。

  想要嘲諷,卻無從吐起。

  杜預繼續居高臨下,一本正經,教訓皇帝:“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皇帝氣炸了肺!

  馬德,你過分了!

  你這當著天下人的面,爹味十足教訓我要廣開言路,不異與指著鼻子,罵朕是昏君啊?

  你說“誠宜”是什么意思?

  勸我開張圣聽是幾個意思?

  還不是罵我閉塞言路、不肯納諫嗎?

  你說“不宜”,它又是幾個意思?

  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這不就是在影射朕定力不足,膽氣不夠,聽說叛軍打來,就馬上感到絕望、提桶跑路?率先放棄長安,逃亡金陵嗎?

  在皇帝聽來,杜預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在當眾天下罵自己!

  雖然每一句話,都語重心長,但皇帝聽起來卻如此刺耳、如此難受。

  朕當皇帝這么多年了,連太后都不敢這么當面指摘朕的過失,你一個連功名都沒考上的舉人,哪來的自信和膽量,敢在天下人面前侃侃而談,讓我要這樣,不要那樣?

  你在教我做事?

  皇帝郁悶想殺人。

  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廣開言路的意義,平平道來,對一個昏聵愚鈍的君主來說,顯然是不會有多大觸動的。杜預將是否廣開言路,從關系國家存亡的角度來談,從關系忠于先帝的高度來說,使人聞之驚心,思之動心。

  這就很有力度了。

  你不廣開言路,聽我的忠言逆耳,你就是昏君!就是逆子!就是斷送李唐江山的罪人。

  太后噗嗤一樂,看向皇帝精彩無比的臉色,淡淡道:“嗯,雖然杜預說的有點直白,但一片忠君愛國拳拳之心,情真意切,語言樸實,令人感動。”

  群臣,終于撈到了一個內涵皇帝的機會。

  平素,他們不敢影射皇帝,唯恐皇帝心情不好,把他們拖出去砍了。

  但如今杜預給皇帝上【出師表】,一本正經的教訓皇帝,他們憋了一肚子火,也終于找到了發/泄之處。

  各種陰陽怪氣,各種內涵段子。

  “嗯,臣也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好哇。”

  “千古文章,老臣之心。”

  “文章好不好,看才氣就知道。文淵閣將這篇文章,定位鎮國之文,這里面說的,便自然字字珠璣。”

  “皇上,從安史之亂看來,我朝行政/治國,多有不妥之處啊。”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皇上還是要有容人之量,納諫之心啊。”

  這些臣子家里都在長安,卻被草包皇帝連累,不得不倉皇出逃,很多家人都來不及逃走,留在長安中。

  他們怎么會對皇帝沒有怨言?

  皇帝你之前那么自信,拍著胸/脯收拾安祿山保證沒問題,結果仗一打起來,你把大唐底/褲都輸光了,跑得比誰都快,這戰績怎么服眾?

  聽著百官陰陽怪氣的內涵自己,皇帝氣得鼻子都歪了。

  好啊。

  你們對朕,原來這么不滿?

  一個個都反了是吧?

  杜預聲音,響徹大唐每一寸角落,句句都在數落皇帝執政的過失與昏庸無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