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重生84,從養魚開始 > 第0014章別樣的秋收

北大荒有句諺語,種在冰上,收在水里。
這話是實踐檢驗出來的經驗之談。
每年的四月中旬,大地回春,萬物復蘇,正是春播的季節。
黑土地冰雪融化,春風把浮土吹干,可十幾公分之下依然還是凍土,硬邦邦的。
此時只能播種小麥,小麥播種到七八公分的深度即可。
所以說是種在冰上。
收在水里就是指的秋雨。
在八九月份的時候,正是白山黑水間秋雨的季節。
而九月下旬就是麥收的最佳時間。
此時,如果麥田發生澇災,小麥就被泡在水里。
泥濘的麥田根本就下不去機械,只能人工收割。
因此有收在水里之說。
八四年的九月格外讓職工揪心。
從八月起,雨量逐漸增大。
一進入九月,更是一場接著一場。
韓建華每天都在田間地頭查看情況。
盧昌華不得不繼續排澇的工作。
現在離麥收還有十幾天,小麥還沒有完全成熟,如果大雨繼續,今年的小麥怕都得發芽了。
發芽這是農場職工的說法,就是麥粒水分太大,直接在麥穗里發芽生長,那這些麥子就廢了。
有了春季排澇的經驗,盧昌華他們倒是得心應手。只是每天都是濕漉漉的,光是排澇用的油料就用了幾十噸了。
九月二十二日,突然雨過天晴,秋風掃過,麥浪翻滾。
只要能放晴三天,小麥就會進入成熟,二十五六號就能麥收了。
雖然雨停了,可很多低洼地的小麥倒伏嚴重,麥穗都浸在水里,有的已經發芽。
趁著天晴,趕緊抽水。
轟隆隆的積水噴射而出,流進了水溝里。
洼地里的積水很快就被抽干,太陽一曬,秋風一吹,半天時間,地面也就干爽不少。
這段時間盧昌華的綠皮書閱讀停留在了68次。
主要原因就是排澇太忙了。
忙到他們搶險隊都沒時間回家休息,累了困了就躺在掛車里瞇上一覺,可抽水機卻是24小時不停的。
農場防汛指揮部的領導都到三分場來取經視察。
沒辦法,現在整個農場只有三分場的排澇工作進展的最順利。
其他分場不是物資不足就是油料不夠,說起來還是認識不足。所有分場的受災情況基本相同,為什么三分場就能及時排澇?
你們的低洼地小麥都發芽了,還在水里泡著。看看三分場,及時搶險及時補救,如今大多地塊的積水都抽干了,剩下的也不多了。
老天爺真給力。
果然連續三天放晴。
麥田里金色麥浪翻滾,隨風起伏。
“馬上組織麥收!”
雖然排澇工作已經完成,可連續多日的雨水讓整個麥田都吸飽了水分。
沒有了明水,可機械還是沒法下地。
也沒有那個時間等著麥田自然晾干,只能人工收割。
不僅是大田隊的職工,其他人都得下地,包括家屬。
每人發把鐮刀,劃分出地塊任務,自己去收割完成。
盧昌華一家也有任務。
盧家三口人,分得一坰地的任務,必須要在三到四天內完成。
胡大貴家也有一坰。
老爸每天忙完食堂的工作,就得趕去地里割麥子。
老媽和盧昌華才是主力。
望了一眼黃燦燦的麥浪,盧昌華把白線手套戴在左手,往右手心啐了口唾沫,拿起鐮刀彎腰割麥。
左手往前一抓,往懷里一拉,右手的鐮刀往前一伸,向后一拉。
“嗞啦!”
一把麥子就割了下來。
他往前再進一步,繼續抓麥割麥。很快左手里的麥稈就多了起來。而后用一把麥稈扭幾下勁兒,當成草繩把麥稈捆起來。
這一捆麥穗就被立在了田里。
盧昌華到底年輕,體力好。
彎下腰一口氣就能割出去十幾米遠,待起身時,身后就立著十幾捆麥捆了。
熊寶倒是乖巧,老老實實的趴在地頭,望著逐漸遠去的盧媽媽和盧昌華,它一點都不慌,因為它身下就是主人帶的吃食,用袋子裝著,還有一小壺涼白開,這可是好東西,不能讓別人偷了。
盧昌華和盧媽媽正在割著麥,突然聽到熊寶汪汪的叫聲。抬頭就見田間小路上走來幾個身穿綠色軍裝的戰士,手里拿著鐮刀。
“老鄉,我們是來支援的。”
其中一位穿著四個兜的干部服,腰里扎著武裝帶,一臉笑容的打著招呼。
“你們是解放軍啊?!”
盧媽媽一臉的驚喜。
“是的,老鄉。”
其他幾個戰士二話不說,卷起褲管,就走進了泥濘的麥田。
他們沒有說什么話,只是揮汗如雨,學著盧昌華的樣子,把麥捆立在田里。
“哎呀,這是我們的任務,怎能讓你們干呢!”
老媽哪里好意思讓解放軍幫忙,一個勁兒的阻止。
“大娘,老鄉。我們來了一個團,已經去了農場各個連隊。您放心,三分場我們來了一個連,不把麥子收完,我們是不會走的!”
那解放軍干部拉著盧媽媽的手解釋道。
“可……”
盧媽媽不知該說什么好了,她轉身就往家里走。
盧昌華抬頭四望,這一大片的麥田里,早就出現了一片綠色的身影。
他們不叫苦,不怕累,除了給老鄉做解釋工作的幾個干部外,都默默的干著活,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有實際行動。
盧昌華知道,這些指戰員真的是老百姓的堅強后盾。
很快,盧家和胡家的麥田就收割了大半。
此時盧媽媽和胡大媽一前一后的走來,她們抬著裝著饅頭的大盆,還拎著一個大塑料壺。
“解放軍同志,休息一下吧,喝口水,吃點東西。”
盧媽媽和胡大媽站在地頭喊了起來。
盧昌華也起身招呼這些戰士們。
他們沒人起身,他們只聽從命令。
“好,同志們休息一下。”
那些埋頭苦干的戰士聽到命令,立馬起身,對著連長敬禮道:“是。”
回答鏗鏘有力。
盧昌華看到,這些戰士也僅是十八九歲的年輕人,有些人臉上稚氣未脫。
他對這些指戰員打心眼里喜歡,他們都是人民的子弟兵,真正的革命軍人。
立在田間的麥捆要暴曬兩三天,讓麥粒去去水分,收收漿。
這些日子,解放軍戰士每天很早就去了田里,很晚才回去休息。
就在胡家的西側,有一趟磚房,這是當年知青的宿舍,如今早已空了出來。
這一個連的臨時駐地就在這里。
門口有值哨的戰士。
一身軍裝,紅紅的領章和帽徽,這都是在電影里才能見到的,卻真實的出現在了農場里。
盧昌華對這個臨時軍營很好奇,站在胡家門口與胡大貴閑聊,拿眼偷瞄著不遠處的營門。
有幾個孩子也在看稀奇。
他們聚在一起,蹲在營門口四五米的位置,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
見這些孩子不走,戰士們也沒有惡語相向。
一個班長見了,轉身進去營房,拿了幾個面包出來。
走到孩子們的面前。
“來,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
農場的孩子哪里吃過這么高級的東西?
一個個小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班長蹲下身,把面包掰開,分給這些孩子。
孩子們看著手里白暄暄香噴噴的東西,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這是面包,可好吃了,你們嘗嘗!”
這幾個像小花貓似的孩子,張開小嘴咬了一口,眼睛就是一亮。
然后就大口吃了起來。
“慢點吃,別急,還有。”
見幾個孩子意猶未盡的砸著嘴,那班長起身要去再拿。
遠處有兩個干部模樣的軍人走了過來。
“報告連長,指導員,一排三班正在執勤。”
“這幾個孩子是怎么回事?”
那連長嚴肅的問。
“連長……”
三班長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嗯,還有嗎?再去拿幾個來。”
連長和指導員看看眼前的幾個孩子,笑了笑進了營房。
一會兒,每個孩子手里都有了一個面包,孩子們喜笑顏開,紛紛往自己家里跑,嘴里還高喊著:“解放軍叔叔給我面包了!”
那股自豪勁兒就別提了。
盧昌華和胡大貴看著眼前的這幕,心里感動。
這就是老輩人說的軍民魚水情嗎?!
今年的秋收,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搶收了小麥和大豆。
前方忙著收割,后方忙著晾曬。
所有的糧食收回來,都要在曬場晾曬幾天,去掉大量的水分和雜質之后,才能入倉。
脫粒機直接在田間地頭脫粒,一車車的麥子送進了曬場。
幾十人的曬場忙得不可開交。
盧昌華也跑來幫忙。
沒辦法,人手不夠。
望著駛進曬場的糧車,他抹了把汗,喊道:“又來一車,卸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