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到來令北涼上下都極為重視。

  尤其是李義山,他比無數人都清楚,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發展出如此一番氣象,并且能夠讓其如此穩定有序,究竟需要付出何等驚人的心力。

  其中無數的決策,關于利益的衡量,上下的運轉等等,復雜的足以讓天下九成以上的人感到絕望。

  即便是他,也毫無把握,能夠將這一切處理的如此井井有條。

  一番商談,諸葛亮并未隱瞞他的意圖。

  他要嫌起一場大戰。

  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

  不論北涼是否同意,是否愿意參與其中,他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這件事。

  所以北涼此刻面臨的選擇很簡單。

  要么參與,要么冷眼旁觀,甚至可以選擇投靠離陽或者北莽。

  但事實上,不論徐曉也好,李義山也罷,他們都很清楚,他們其實并沒有太多的選擇。

  自始至終,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那便是跟著蜀中一條路走到黑。

  如今的局面下,不論是北莽還是離陽,面對北涼的真心投效,怕是都不會拒絕。

  當然,北涼如何表現這份真心,北莽和離陽又能否對這份真心表現出足夠的信任,便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而如果北涼選擇冷眼旁觀,大戰爆發,不論是蜀中不可思議的取得了勝利,還是北莽或者離陽取得了勝利,他北涼都會迎來一次毫不留情的清算。

  或許,他們北涼可以火中取栗,在雙方兩敗俱傷之際,奮力一搏,嘗試建立一個嶄新的帝國。

  但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北涼供養不起這三十萬鐵騎。

  即便是如今,依靠著之前的積累,也需要蜀中一定的支持才能夠維持住如此龐大的軍隊。

  某種意義上,叛離了離陽的北涼,已經從受制于太安城,變成了受制于蜀中。

  這天下本就沒有白吃的午餐。

  當日,李承乾答應由蜀中提供北涼三十萬大軍的糧草,便也是為了此刻。

  當然,徐驍和李義山當時也并非不清楚此事。

  只是李承乾以一人之力覆滅了北涼三萬鐵騎。

  在這樣的力量下,北涼根本沒有拒絕的權利。

  只是,如今李承乾生死未卜,才令他們生出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但從諸葛亮口中,他們又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李承乾還活著。

  甚至,一年之后的大戰,便是來自李承乾的吩咐。

  他們不確定此事的真假,但從諸葛亮的口中,他們又根本試探不出什么。

  這個抉擇,便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下。

  只是,一時間,曾經威震天下的北涼,如今卻仿佛成了天下大勢之中最為弱小的一方。

  還是令人不免有些思想上的參差。

  不過徐驍本就是自微末而起,即便是此刻,他也能保持足夠的理智。

  李義山將幾種選擇可能的后果極為詳盡的說了一遍,最終保持了沉默。

  因為這個抉擇,將真正影響著北涼未來的命運。

  所以,這個決定,也只有徐驍能做。

  徐驍枯坐了一夜,最終,選擇了答應。

  諸葛亮也并未久留,他的到來,本就是一種態度。

  身為蜀中最高長官,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趕赴北涼,已經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

  算不上以勢壓人,但會讓徐驍更加慎重冷靜的做出最終的決定。

  而這,便已經足夠。

  事實上,即便徐驍拒絕,諸葛亮自襯,一年的時間,單憑蜀中的力量,也未必無法掀起那樣一場真正的大戰。

  只是,有了北涼的加入,他的把握會更大幾分而已。

  至于一年之后,大戰掀起之日,李承乾是否會如約降臨,他心中并無懷疑。

  如今的戰役層次或許不低,甚至有仙人落凡。

  但自從他當年出現在慶余年世界的那一刻,他便清楚,李承乾擁有著何等不可思議的力量。

  慶余年世界,他更是歷經了科技大爆炸的數十年歲月。

  見識了能夠飛天遁地,甚至遨游宇宙星河的科技造物,見識了一念間便能模擬世界生滅的人工智能。

  對于曾經掌控著這一切數十年的李承乾,他又怎么會有什么質疑?

  而且,被從那難以言喻的神秘星辰之中喚醒的他,更是清楚,李承乾跨越這一個個世界追求的是什么。

  是永恒,是不朽!

  而他們這些被李承乾選定,沉睡在主星之中的靈魂,作為從屬者,也將隨之擁有永恒和不朽。

  擁有這樣追求的存在,如何會被這樣一方世界擊垮?

  所以,他堅信,一年之后,當他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之時,李承乾必定會重新出現。

  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

  ……

  時間緩慢流逝,北莽雖然蠢蠢欲動,但蜀中和北涼不動,當今天子趙淳也遲遲沒有駕崩,這天下的局勢便也繼續維持在了一種表面上的和諧。

  只是,這份和諧,終究還是在三個月后,隨著趙淳駕崩的消息,徹底打破。

  太子趙篆登基。

  然而離陽幾大藩王,卻是在同一天,向天下人宣布,趙篆弒父,德不配位,喊出了誅除新君,再造乾坤的口號。

  不過曾經的六大藩王,靖安王趙衡幾乎已經不曾露面,更是公然支持蜀中,如今的青州基本也已經被蜀中接管,早已經不能算在其中。

  那廣陵王趙毅更是早已經死在了劍州。

  如今也就只剩下了淮南王,膠東王,瑯琊王和燕赦王這四大藩王。

  而這四大藩王又以燕赦王最為強勢,兵力最盛。

  其余三大藩王甚至要聯合起來,才能與之匹敵。

  所以,雖然四大藩王喊出了類似的口號,卻隱隱分成了兩派。

  這對于新君趙篆來說,應該算是個好消息,可因為數月前,地肺山聚集了百萬大軍之事,四大藩王在其中可都掌控了不低的兵權。

  即便如今這百萬大軍早已經各自散去,卻也有著足足七成的軍隊,落在了四大藩王的掌控之中。

  而剩下的三成軍隊,一成在大皇子趙武手中,兩成在顧劍棠手中。

  新君趙篆能夠指揮動多少,實在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

  說是新君,倒是更像個光桿皇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