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魯濱漂流之不遜重生 > 第82章 失敗的實驗
  當首門60炮運到港口之后,魯斌讓炮排把娜美號側舷的一門鑄造的最好的青銅炮吊裝了下來。

  兩門炮都安裝在炮車上,拉到靶場測試。

  兩門炮一字排開,首先是外觀的不同,青銅炮明顯要粗短不少,相應的重量也比鐵炮重至少50公斤。

  魯斌讓人在800碼外(730米)青銅炮的極限射程豎立一塊厚木板,首先是用青銅炮轟擊。

  炮排老兵熟練的給火炮裝填火藥和實心彈,然后開火射擊,只見一陣濃煙升起,鐵球砸向木板,厚木板上被砸出一個白點。

  “嗯,不錯嘛!打得挺準!”

  魯斌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夸獎道。

  緊接著開始實驗鐵炮,對于這門鐵炮,炮兵們提起就探過傷。

  額,就是敲擊炮壁聽聲音,用手觸摸內壁的光滑程度,最后獲得一致的好評,認為這門炮鑄造的不錯。

  可唯一擔心的點就是減重這么多,對于壽命是否會有影響,要知道火炮炸膛可不是說著玩的啊!

  炮排排長讓魯斌離火炮遠一些,準備用長引線點燃火炮。

  由于這門鐵炮的口徑大于銅炮,所以炮彈外面裹了厚厚一層亞麻布,為了得出最佳的實驗數據,兩門火炮采用的是相同的裝藥量。

  在魯斌生產出栗色火藥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火炮的裝藥量定裝了一些藥包,所以裝填起來非常方便。

  同樣的裝藥量和炮彈重量的前提下,第二門火炮也被點燃。

  “轟!”

  炮彈飛向同一塊木板,魯斌遠遠的舉著望遠鏡觀察效果。

  “嗵!”

  炮彈砸在木板上,余力居然把木板砸出一個大凹坑。

  “嗯,射程基本沒什么區別,由于倍徑提高,同樣的裝藥量下,威力也提高了一點。”

  炮排排長點點頭:

  “如果換更大的裝藥量和炮彈的話射程應該還會更遠。”

  魯斌快步走向火炮,對于如何觀察火炮的壽命,魯斌簡直一竅不通,站在排長身邊看著他仔細的檢查著火炮。

  排長里里外外檢查一遍,松了一口氣說道:

  “先生!以我的經驗看,這炮沒什么問題,可以嘗試1.5倍到兩倍的裝藥量看火炮會不會出現結構性損傷。”

  魯斌點點頭,栗色火藥本身就降低了燃速,對比黑火藥本身就可以減少裝藥量,相應的提高了火炮的壽命。

  現在以1.5倍甚至2倍的裝藥量來測試的話,只要不出現結構性損傷,火炮基本不會有其他的問題。

  “開始測試吧!”

  ……

  ———————————————

  經過好幾輪的射擊,甚至包括了急促發射的實驗,這一門火炮最終完美通過測試。

  魯斌對這個結果毫不意外,本身這門炮就是以先進的方法鑄造的,而且還模仿了頂頂有名的拿破侖大炮的外形倍率。

  如果這不通過測試的話,魯斌要懷疑鐵范法的真實性了。

  至于炮彈的問題,其實魯斌想測試一下是否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搞披鉛彈。

  這一門火炮魯斌完全不打算裝備,而是準備完全拿來當測試品用。

  其實這個時代的火炮和火槍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靠發射彈丸砸人或者砸船。

  要是按照后世的標準,21mm口徑的火槍完全可以稱之為炮了。

  可這個時代的炮用的都是實心石彈或者鐵蛋,完全靠慣性毀傷,其實槍炮分家是從炮彈里可以內裝填炸藥開始的。

  哪怕自己對于雷汞或者紅磷引線有設計思路,魯斌也不覺得自己能解決炮彈碰炸引線的技術。

  要知道炮彈出膛的壓力可和手雷完全不是一回事,用手雷的觸發方式放到炮彈上非常有可能導致直接炸膛。

  所以對于魯斌而言,現階段的火炮完全可以模仿線膛米涅彈的設計思路。

  用米涅彈的氣密性設計彌補精度的不足。

  自己現階段已經可以給槍管子拉膛線了,給炮管拉膛線也不是多復雜的事情,多費點功夫就是了。

  自己的60炮,60mm的口徑比6磅炮多了3mm口徑,完全可以以6磅炮的炮彈為基礎,裹上一層鉛屁股,就像放大版的魯蛋一樣。

  鐵球裹鉛有幾個好處,首先當然是氣密性了,可以極大的提高射程,然后就是裹鉛可以延長膛線的使用壽命。

  再然后,艦炮作為技術工種,不像線膛槍那樣容易泄密。

  打不過別人,危機時刻大不了自沉,這樣別人就不知道自己武器的秘密。

  而且裹鉛的彈丸在砸中敵人的船只以后,炮彈產生形變,其毀傷的核心依舊是鐵丸。別人很難發現線膛炮的秘密。

  當然,魯斌知道最好的材料肯定是用銅,可特么的銅多貴啊,現在啥都靠進口的條件下,能用鉛就不錯了。

  說干就干,魯斌立馬讓人把鐵炮拉回工廠,然后和木匠一起努力做了一個放大版的愛荷華線膛機。

  這撥人拉膛線倒是挺熟練的,當膛線機做出來以后,才用了3天的時間便把膛線拉了出來。

  膛線倒是挺順利的,炮彈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無非就是往6磅的鐵球上掛一鎊的鉛,再模仿魯彈做一個木彈托。

  可真正實驗過后才發現問題非常復雜,首先是往鐵球上掛鉛之后,鉛皮太薄,發射出去之后難以起到穩定彈道的作用。

  反而由于炮彈前后的質量不均勻,導致炮彈橫飛,還不如滑膛炮。

  于是魯斌又用更小一號的鐵球披鉛,這下由于鉛皮太厚,炮膛里掛鉛嚴重,才連續發射兩發就差點引起炸膛的風險。

  魯斌不得不重新鑄造一批錐型的鐵炮彈,然后再外面披覆一層鉛來繼續進行實驗。

  可是這種炮彈裝填起來可比鐵彈丸麻煩多了,由于彈體呈現錐形,哪怕是已經把外徑做的比炮口尺寸略小。

  可由于膛線的原因比起線膛槍的裝填還是麻煩的多,至少線膛槍可以用通條捅進去。

  而前膛炮捅進去就要費太多的力氣了,幾個人一起合作才裝填成功。

  其實把炮彈再做小一些就可以滑進去,但是還是一樣的問題,那樣的話氣密性就不夠,披鉛的厚度就要增加。

  然后陷入到了膛線掛鉛、容易炸膛的死循環。

  魯斌知道其實有是解決的方法的,那就是把前膛裝改為后膛裝。

  像阿姆斯特朗大炮一樣從炮尾裝填,那樣就可以解決裝填的麻煩。

  可魯斌心里還是有逼數的,材料的問題可太頭疼了,冶金本身就是自己的弱項。

  以現階段大規模練鋼都是問題的科技水平,后膛裝的炮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而且本身阿姆斯特朗大炮也由于安全性的問題被英國海軍撤裝過,后膛被前膛取代開歷史的倒車。

  當然,還有一種更適合前膛裝的方式,那就是取消披鉛,模仿拉·希特加農炮(lahittecannon)用特制的炮彈。(圖片評論區)

  可這完全是點歪了科技樹的結果。

  魯斌頓時陷入兩難的境地。

  ……

  ……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