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中文網 > 儒門天下 > 第二十一章、五字成儒
  夜晚,顧謹言家中,一燈如豆。

  他手中捧著一本薄薄的書籍,這是他花費六兩銀子,從‘書蟲齋’中找老掌柜買來的,沒有白光,不能被水藍漩渦吸收。

  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自己要花錢購買這種書籍。

  但今天,他毫不猶豫地掏出六兩銀子,買下了這本書。

  因為此書名為——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由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大儒編著的語文工具書,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種書”。

  而許慎大儒,亦因此被人稱之為——“五經無雙”!

  《說文解字》有十四卷加一卷敘共十五卷,文本浩繁,顧謹言手中,只是它簡化版,里面只有寥寥十幾個常用漢字,但是用來研習文字,已經足夠了。

  自從知道成為儒生,需要感悟文氣,而感悟文氣,首在明悟字詞中含有的道理之后,他便買來了這本書。

  顧謹言首先找到了“天”字。

  書中這樣介紹。

  天,古字上日下人,本指人的頭頂,又表示人的頭頂上方,便是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蒼穹,后來簡化為上橫下人。

  所以天,指頭頂,指至高無上,天中含有人字,人上便是天,天人可合一。

  顧謹言閉上眼睛,想像一人站在山頂,頭頂大日高懸,人身緲小,而他仰望天空,思緒卻隨之擴散,慢慢浸入整個天地,一種空曠、寂寥、無窮無盡、偉大難言的力量,突然自他的心中升起。

  原來這就是天的道理。

  易,說卦中言:乾為天!

  禮,禮運中說:天秉陽,垂日星。

  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

  顧謹言再找出一張紙,然后站在書桌前,寫這個“天”字。

  他首先寫古字天,再慢慢將天的每一次演化都寫在紙上,慢慢地,他的精氣神,隨著毛筆,也一分一分地落到白紙上的“天”字之上,那個天字漸漸有了一種空曠、寂寥、無窮無盡,偉大難言的感覺。

  當顧謹言一夜,寫了上百個天字,每一個天字都不盡相同,但是每一個字都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看到這個天字,你似乎就“感受”到了天的存在。

  因為顧謹言寫的這個“天”字里面,蘊含了天的道理。

  這一刻,顧謹言面前的紙張之上,一個個“天”字仿佛活了過來,散發出微微的白光,一種空曠悠遠,無邊無際的感覺,襲上心頭。

  一層微微的暖流,自天字之上升騰而起,被吸入了顧謹言身軀之中,而他毫無所覺。

  因為他又在寫下一個字:“地!”

  地為天的對立面。

  據傳上古的時候,天地初開,氣之輕清者上浮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所以寫地字時,需要感受地的廣博,厚重,包容萬物。

  每寫一個“地”字,顧謹言對“地”的感受便重一分,而精氣神也源源不斷貫注入這個地字中。

  使他看到這個字的第一眼,便仿佛感受到了地之厚重,地之博大。

  因為他寫地字時,也注入了他對“地”的理解。

  幾個地字寫完,顧謹言竟然感覺精氣神消耗得特別厲害,頭腦隱隱作疼,因為寫這種文字,是需要消耗人的精神的,而人的精神有限。

  可是他太過興奮了,他已經感受到了文字的奧義,所以他并不停歇,又分別寫了下“人”、“大”、“小”……等幾個字。

  “人……”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人通仁,禮,禮運中說: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自古至今,人字都是一撇一捺,沒有太多變化,只不過最開始是圖形化,后面簡化為筆畫化。

  古文人字,如人側面,彎腰,垂臂,直立,那時人方誕生,所以特別強調手和腳的存在。

  因為人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動物,正是由于人能夠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手和腳去制造工具和直立行走。

  后來慢慢發展為彎腰垂臂,因為那時的人需要在土地里勞作,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雙手要在土地里采摘或忙活。

  后來人慢慢成長起來,金文和小篆里面,人的形象就會變得立體,頭、頸、手、身、腿一并齊全。

  因為這個時候人已經啟迪了智慧,開始使用工具,靠智慧就能生存下來,開始真正變得像個人,而原有的象形意義則簡弱,不再主要依靠手和腳。

  最后,人就真正變成了一撇一捺,頂天立地,最終定型。

  弄明白了“人”的含義,再看這個“人”字,感受就不一樣了。

  原來“人”,隨著時間的變化,亦是會不斷變化的,每個時期的人字,都不一樣。

  搞明白了這一點,再代入進去,瞬間,顧謹言就感受到了上古時代,人之艱難,中古時期,人之勞苦,發展到現在,人之幸運與不易。

  更懂得,人類文明之珍貴。

  因此,人字雖然只有一撇一捺,顧謹言卻寫得很慢,飽含著極其尊敬與特別的心情,將這個字寫在了紙上。

  “人”字誕生的那一刻,顧謹言眼前,就仿佛看到了一個人從上古時期低頭,彎腰,垂臂站在天地間,有些茫然,到后來漸漸學會使用手腳去勞動,直到慢慢挺直胸膛,學會使用工具,用智慧替代手腳,散發出文明的光芒,才終于發展成現在的人族。

  一層微薄的銀光,閃爍著,化為一股更大的暖流,融入了顧謹言身軀。

  到最后,顧謹言寫下“大”和“小”,體會到莊子所言,“至大無外謂之大!”、“至小無內謂之小”。

  “轟!”

  陡然之間,洶洶暖流,匯聚成溪,洗刷著顧謹言的身軀,他站在原地,頭腦中一片空白,這一次,他終于清晰明白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文氣”。

  沒錯,就是文氣。

  文氣如同溪流,從顧謹言的四肢百脈中穿行而過,帶來一種麻麻癢癢的感覺,然后瞬間沖入眉心,隨即,轟隆隆聲響之中,一處神秘空間緩緩開啟。

  那是一片灰濛濛的空間,四周都被灰霧包裹,看不真切。

  而在灰霧底下,有一方小小的池塘。

  池塘簡陋,僅由幾塊白石砌成一座圓形,其中枯竭見底,不見湖水,幾塊大石聳立四處,竟高聳如山峰,底下一縷白色的霧蛇狀文氣,孤單游走,看起來可憐兮兮,弱小至極。

  “這莫非就是……文海?”

  顧謹言想起一個詞:“文氣生,文海出!”

  所謂“文海”,便是讀書人儲存文氣的地方,也是每一名讀書人的精華之所在,最重要的禁地。

  無論讀書寫字,賦詩作文,立言明志,求道弘德,最終只要得到天地認可,都可得文氣。

  文氣積累,形成海洋,便名‘文海’。

  此地之重要,不亞于武道修煉之丹田,正所謂——

  丹田破,武道毀;

  文海碎,文道崩。

  “只是這文海,怎么如此可憐,這也能叫‘海’?”

  顧謹言忍不住想吐槽。

  這明明就是個小池塘嘛,不,甚至都不能叫小池塘,而是一個小水洼,還是一個枯竭的小水洼。

  不過隨著身外紙頁上“天”、“地”、“人”、“大”、“小”五個字上,不斷有文氣緩緩涌入他的身軀,這池塘中的文氣也慢慢增加,最終匯聚在一起,石塘之中先是慢慢氤氳起一層白氣,隨即,白氣匯聚,化作液體滴落。

  大量文氣匯聚在一起,最終形成一條小溪,涓涓流淌,然后徹底匯于一處,那就是顧謹言文海的低端洼地,形如一座小小的文氣池塘。

  看著那座不過巴掌大小,淺淺一層的文氣池塘,顧謹言有些欣慰。

  雖然現在看起來,規模還不大,但總算形成了,以后只要源源不斷地領悟文字中的道理,寫出蘊含道理的文字來,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文氣加入,最終匯聚成江,河,湖,海。

  那時,才叫真正的“文氣海洋”。

  “不積蛙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何以成江海?儒道,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積累,并提升起來的。”

  自這一刻開始,顧謹言正式踏入儒道第一境,儒生境。

  五字成儒!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